
(图片来自网络。请击点关注“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您将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第一个十字架的故事(散文 外三篇)
文/黛诗
《生命季刊》第22期
我五岁半第一次听到十字架的故事。
当时我父母不是基督徒,我还没有进学校,但比我大四岁的姐姐已经在天主教小学念书了。有一天她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小孩子围着她要她讲故事。姐姐当时也不是信徒,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张老师给他们的“圣像”(圣经故事小图片)给我们看,是耶稣钉十字架的图画。姐姐只简单地讲了几句话∶“修女告诉我们这是耶稣,他是神的儿子,为我们钉十字架,有什么事都可以向他祷告。”当日神怜悯拣选我,叫圣灵动工,使我听了一句从一个九岁孩子口里发出的真理,就立刻相信耶稣,但小脑袋里却产生两个难题∶第一,什么是祷告?也许就是跟耶稣讲话吧。第二,要怎样称呼他?我想起每逢父母亲的朋友来探访,我们小孩子都要很规矩地半鞠躬说∶“陈先生早,李先生早。”那我就该称他耶稣先生了。
信耶稣后第二天还发生了一个小神迹。我向姐姐借了一盒木板拼图,玩了以后缺少一块,到处找不到。小时候姐姐脾气很大,我很怕她,就不敢把拼图还给她。自己整天守住那盒玩具。我求耶稣先生让姐姐忘记借拼图给我,也求他替我找回那块失掉的拼图。到了晚上我把那盒子放在枕头下压着它睡觉,不让人家知道。临睡前看看还是缺了一块。天亮醒过来打开盒子一看,整个拼图完整不缺。除了我和耶稣先生以外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
从五岁半到十二岁我就常常暗地里跟耶稣先生谈话。无论是碰到小孩子的“小悲剧”,或是看见父母吵架打架,或是因中日战争日军轰炸而受惊,我一害怕就躲起来去找耶稣先生。他总是保护我,垂听我的祷告。到了十七岁我才有机会去教会,和拥有第一本圣经,也学会称呼主耶稣了。十九岁蒙神呼召,至今事奉主将近五十年了,一直在十字架的路上奔跑,跟随那位能选召小孩子也能拯救我们到底的主耶稣基督。
“主耶和华啊,你是我所盼望的。从我年幼你是我所依靠的。我从出母胎被你扶持。使我出母腹的是你,我必常常赞美你。”(诗篇71:56)
寻羊
在一个初冬的黄昏,我回家经过大学附近一排公寓时,看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衣衫单薄不整,独自在行人路上徘徊,看来也不太像大学家庭的小孩。我心里有点奇怪∶哪有父母在晚饭时间让小孩子独自在外面游荡的?
我继续走了一段路,心里还是不平安,就把车子转回头开到那些公寓旁边,看见小男孩还是在那里,呆在门前若有所失。我下车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爸爸说我不乖,不许我回家看电视,要我在外面等他下班才能进去。”他告诉我他父亲是附近一家餐馆的厨师,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我问他妈妈在哪里,他只简单地说她不在家。我问他饿不饿,他说他吃了一块冷的汉堡包不太饿。我叫他到我车里坐一坐,车里比较暖和。
在车子里,孩子告诉我他名字叫小东,八岁,一个人跟父亲住,家里很简陋,除了两张床和一个电视,什么都没有。小东四岁的时候,他妈妈嫌丈夫没有钱也不能干,就抛弃丈夫儿子,跟男朋友跑掉了。小东爸爸一直教他恨母亲,天天说她的坏话。小东没有母爱,也没有人管教,在学校就常常发生问题。在家父亲又常常打他骂他,迫他要天天写日记,自己咒骂自己,说自己是个坏孩子,该受上帝的惩罚。
听他讲到这里,我无限心酸地对他说∶“小东,你不是坏孩子。神不惩罚你。神爱你。让我送给你一句圣经里宝贵的应许∶‘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10),主耶稣很爱你!”小东睁大眼睛问我说∶“耶稣真的爱我吗?”我抱着他说∶“是的!”他流下眼泪,继续听我向他传福音。那天夜里,这个小小的心灵被圣灵感动,接受了耶稣。接着他开始每星期天来参加我们的儿童主日学,大学团契也有几位基督徒义务到他家替他补习功课。过了一段时间,他父亲也来参加主日崇拜,并观看小东的浸礼。
一切似乎都有了好转。但我知道小东心里还没有完全得释放。有一天我问他∶“你希望妈妈回来吗?”他不作声。我说∶“小东,你要爱你的妈妈。”他立刻生气地说∶“我怎能爱我所恨的妈妈?她是坏人,她抛弃我!”我说∶“我们有时候也坏,神仍然爱我们,你若不爱妈妈,她可能永远不会回来。我们不饶恕人,神也不饶恕我们。”
小东慢慢明白过来,开始为她妈妈祷告。到了他十二岁那一年,有一天离家八年的母亲突然出现在他门前,向他父子道歉,求他们收留他。神的怜悯把这个几乎没有希望的破碎家庭弥补完整。不久他们全家搬到了别州,父母也都信主,并受洗加入了教会。
最近我收到小东寄来的一张全家福——那个曾经流泪街头的小男孩已经变成强壮英俊的高中毕业生了。
“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罢。”(路加福音15:6)
外祖母的愿望
在我印象中,外祖母是个很幽默很可爱的老人家,安静慈祥,常带笑容。她很爱干净,每天穿着整整齐齐,衣服上半点皱纹都没有。她喜欢身边带着一条男人的大白手帕,预备随时随地看到有灰尘的地方,可以擦一下才坐下去。七八十岁出门还是要洒一点名贵香水,说是越老越要注意仪表风度,给人一个清新愉快的感觉。
外祖母年轻的时候,她父亲是在乡村教书的秀才,看中他的一个姓曾的得意门生,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我的外祖父是个新闻编辑,也是个革命分子和业余画家。清朝末期,女孩子是不能上学校的,所以外祖母不识字。结婚后丈夫就教她念书,因着他的革命精神,也命令从小裹脚的妻子除掉裹脚的带子。外祖母说当时放脚比裹脚更痛。外祖父跟孙中山到处跑革命,经常不在家,家人也不知他是死是活,只等着他偶然画一幅画寄回家,签一个名“曾在”表示他还存活。
外祖母有十三个孙儿女,她比较偏心我,每年新年红包总是给我双倍,叫我不要告诉别人。外祖母八十一岁时我向她传福音,圣灵感动她立刻接受基督为救主。她信主后变得更可爱,每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读经祷告,满有喜乐平安。我出国念书以后,听说她加入天主教,就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回家探访,问她为什么变作天主教徒,她笑嘻嘻地对我说∶“你不是告诉我在天上没有宗派之分吗?我心真属主耶稣。你又不在身边,你表妹请神父来替我施洗,叫我登记作天主教友,我想这也无妨,反正我已经老到不能上教堂,只在家里敬拜主,这些人为的教友不教友都是不重要,你不同意吗?其实,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香港天主教的坟场比基督教的漂亮干净得多——这就是我加入天主教的原因!”外祖母的妙论令我啼笑皆非。
外祖母到了八十三岁的时候,虽然身体一直都健康无病,却认为神要接她回天家的时候到了,她每天祷告求神答应她三件事∶第一,她死的时候不要一大堆人在身边吵吵闹闹的,她要死得安静(当时我们家人大部分还没有信主);第二,她不要死在医院里,因为她嫌医院不够干净——别人死了,他们只换一张床单就把你放上去,我才不要呢!第三,她死前让她洗个澡。外祖母过世的时候,家人都在外上班上学,家中只剩一个女佣在浴室外面烫衣服,突然急促呼吸几下她就倒在地下断气了。我闻讯赶回家,看见外祖母已经安祥地躺在床上。我握着她冰冷的手虽然伤心却没有哭,我不能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4:13)。感谢主,外祖母临终前的愿望神都垂听了。
“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马太福音21:22)
丹凤的偶像
丹凤从北京到美国的第一天,下了飞机又疲倦又紧张。人地两生,她只好迷惘地跟着人群走出机场,于是看到几个面带微笑的中国脸孔,是校方派来接她飞机的学生。他们向她自我介绍,说是学校团契里的基督徒。丹凤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基督徒,也就不晓得怎样反应。
一进到学生公寓中她的小房间,里面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她呆站在那里想哭。同学们对她说∶“不要担心,明天我们带你去圣经老师家里,你需要什么她都会给你。她每周末都为学生去跑yardsale买些盘碗厨具,枕头被单等来供应我们。”第二天丹凤来我家,我对她像对其他中国来的学生一样,尽量把她需要的用品给她。这是神使用我向学生传福音的原则∶先关心他们的需要,然后才向他们传道。我欢迎她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如果有兴趣将来也可以来看看基督徒团契是怎么一回事。
两星期后丹凤来参加我们的查经班。她过去从来没有听过福音,不晓得耶稣是谁。如今神的话照亮了她的灵眼,滋润了她干渴的心田。她非常饥渴慕义,要求我除查经班外,每周另外替她做个别的查经。不到两个月,丹凤认罪悔改归信基督。
丹凤的母亲是个佛教徒。丹凤出国前母亲向她抱怨说∶“女儿,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你两个哥哥出国时我替他们求佛都很灵,有求必应。这一趟我为你跑了三天,烧香,摇签,拜神,问佛,什么都没有反应。只好特别在庙里替你买了这座玉佛像,你要小心带到美国,放在房间里,菩萨才会保护你。”说完,母亲就小心翼翼地用许多层毛巾把佛像包起来,放在皮箱中央,上下左右都用衣服保护着,同时也替她装了几件精致的玻璃和瓷器的小摆设预备作礼物用。到了美国丹凤打开皮箱,发现瓷器玻璃工艺品全都完好无损,只有包得严严实实的玉佛像不但打破了,而且是碎成无数小片片。这令她非常惊慌。这一回不但得罪了祖宗的神,也得罪了母亲,不知该怎么办。
信主后,丹凤才从迷信中被释放出来,但她家人拜偶像的黑暗势力似乎还不肯轻易放过她。在她预备受洗的前三个星期,她突然感觉很沮丧、胆怯、疑惑,不来查经,也不去教会了。我们知道这是属灵争战,就日夜迫切为她祷告。到受洗前两天,她恍然大悟,知道是撒但的攻击,就奉主基督的名叫撒但退去。第二天就平安喜乐地在众人面前受洗,见证神奇妙的救恩,述说神在太平洋的上空如何为她打碎了偶像。于是她把荣耀与赞美都归给这位独一真神。
“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也不将我的称赞归给雕刻的偶像。”(以赛亚书42:8)
黛诗 传道人,来自香港,现居美国东部。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共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