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24期 2002年12月

生命的敬拜
文/孙摩西
《生命季刊》第24期
在圣经约翰福音第四章中,一位撒玛利亚妇人对主耶稣说:“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翰福音4:20)耶稣告诉她,礼拜的地方既不在这山,也不在耶路撒冷。因此在这里,主耶稣讲明了圣经真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神是灵,因此拜祂的人,必须在灵和真理中敬拜祂。”(参见约翰福音4:24)。①
圣经的中文和合本的翻译是“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因为译者没有把握圣经新约古希腊语用词的特点。②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是:“要用心灵和真诚敬拜”;这与和合本的翻译是一样的。英文译本(KJV,NIV,RSV,NASB)的用词是“in spirit and (in) truth”。
在这段圣经原文中“灵”一词既没有大写,也没有定冠词和形容词的修饰;所以只能从经文的前后关系来认定这是指什么灵。在新约27卷书中,灵(pnuema)一词出现过379次,而表示神的灵或圣灵有275次。并且约翰福音的作者常将灵、真理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约翰福音1:17;6:63;14:6,16,26;15:26;16:6-11,13-15;17:3),又将真理的灵与谬妄的灵相对照(约翰一书4:1-6)。③
因此当我们从上述这段经文的前后关系,并且加上约翰福音第四章与整卷书的相互关系,以及参照主耶稣对圣灵工作的教导,④来翻译古希腊语的这段圣经原文,我们就会明白这里所讲的灵(约翰福音4:23-24),是指神的灵。在此我们要十分注意的是,主耶稣指出神是灵,并强调在灵和真理中敬拜神;因此这里所讲的灵应当是属于神的灵。
同样,古希腊语的真理一词(aletheia)在这段经文(约翰福音4:23-24)中也是指神的真理。虽然这个单词带有真诚的意思,但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将其哲理之意转变为神性的恩赐:真理的知识与人的本性相沟通。⑤在约翰福音和约翰一书中,真理一词的使用次数在圣经新约全书中是最多的,而且表明了这是人与神建立关系的途径和见证(约翰福音1:17;3:21;8:31-32,40,45-46;10:14-16,27;14:6-7;17:17;18:37;约翰一书2:21;3:19;4:6),也是靠圣灵来见证真理和来帮助信徒认识真理(约翰福音3:21;14:16-17,26;16:7-14;约翰一书5:7)。
因此“在灵里和在真理里”的意思就是指相信主耶稣的人要通过神的真理和圣灵与神建立生命的关系,是靠着住在主耶稣的生命中来敬拜神。并且圣灵和神的真理是不能分割的,因为主耶稣在人间的工作既代表了神的真理,也代表了神的灵,而这两者共同工作的目的就是让信主耶稣的人得到主内新生命。于是,信徒靠着圣经真理明白更新生命的方向和内容,并在圣灵的感动和督促下来更新生命。
应当注意的是,从神口中讲出的“灵和真理”应当是同等重要的,具有神圣的含义,因为人在神面前是无真理可言的。如果我们将“灵和真理”译为“心灵和诚实”的话,这也会在逻辑论证中产生矛盾。在那时的宗教生活中,许多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是心灵诚实地敬拜神;而撒玛利亚人当中也有许多人在他们的山上,也是心灵诚实地敬拜神。同样,现在有不少的信徒也是在虔诚地敬拜神(异教徒拜假神也很虔诚)。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主耶稣的真理和没有圣灵的同在,就无法按照主耶稣的要求来敬拜神。因此主耶稣指出,从现在开始信神的人,要在圣灵和神的真理中来敬拜天父(参见约翰福音4:23)。换句话说,信主耶稣的人要按照圣经真理和圣灵工作的指导来敬拜神。
讲到敬拜神,人们的直觉就是参加教会的活动,比如唱诗歌、读经、祷告和听讲道等等。有些信徒更想在心灵感觉上得到满足,因而会去尝试一些教会的不同的敬拜形式。然而即使人们在令人陶醉的敬拜中感到满足,但当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时,那种一时兴奋的感觉便消失了。一位真诚追求神的主内肢体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后明白了真正的满足是来自神的话语,并且是在自己生命更新中而成就的。⑥
今天在北美和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各地,有许多的牧者和信徒在看到了当地教会的荒凉或不冷不热的景象时,都在探求复兴教会的办法和方向。然而他们却很难改变那些称为“礼拜天基督徒”(再讲得更准确些,就是一周中只作两个小时的基督徒)的生命。其实,这种景象在两千年前就是如此,所以主耶稣引用圣经旧约,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马太福音15:8-9)
这为什么是枉然的敬拜呢?真正的原因是那些信徒根本没有重生,也就没有得到神赐给他们的新生命。因而他们远离神的真理,拒绝圣灵的工作,爱世界而不真心爱神,沉醉在世俗的追求和享乐之中。可是他们还自以为自己在主日到教会唱唱歌,听听道,再加上与教会的信徒们一起吃吃饭,就算履行了基督徒的义务了。然而他们仍旧不明白什么是真正地敬拜神。
那么,我们怎样来真正地敬拜神呢?在此,主耶稣为我们做出了模范的榜样;这也是神道成肉身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我们将主耶稣的全部教训和祂为我们做出的模范见证归纳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就可以看到主耶稣来到人间是为了让信祂的人得生命,而且是丰盛的生命(参见约翰福音10:10)。并且主耶稣还教导门徒要在祂里面多结果子,这样才能荣耀神(参见约翰福音15:1-10)。实实在在地讲,主耶稣教导的核心就是要求信祂的人得到神赐给的新生命,而这才是讨神喜悦和敬拜神的真正内容。
我们要从神那里得生命,不是什么抽象的玄学,因为神的道成肉身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可以学习的榜样;所以主耶稣教导我们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28-30)
主耶稣所说的劳苦担重担的人,并不仅仅指那些流浪汉和贫穷的人们,也包括那些心灵困苦与精神扭曲的富翁和当权者们。而祂所说的轭就是那奇妙的十字架;因为主用十字架上的肉体死亡来比喻我们属灵生命的更新:就是要抛弃那以自我为中心的旧生命,而得到那以神为中心的新生命(参见马太福音16:24-25)。
神为了帮助信祂的人来更新生命,还通过圣灵的工作来引导他们明白神的真理(参见约翰福音16:12-15);而圣灵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帮助信徒明白神的真理教导,并且使他们彻底地认罪悔改。两千年来,主耶稣赐给信徒真理和圣灵,是让他们得到全新的生命;这就是神道成肉身来亲自对门徒进行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于是,当主耶稣的真理和圣灵工作在门徒身上彰显神的作为时,他们就得到在主耶稣里的新生命,并以这样的新生命来敬拜神。
因此我们要以主赐的新生命来敬拜神;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每时每处我们都要用自己的新生命来为主耶稣做见证,让世人看到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于神,让万国万民来敬拜神。这样,当我们在神面前认罪悔改时,就是敬拜神;当我们做出爱人如己的好行为时,就是在敬拜神;当我们饶恕别人的过犯并与之和好时,就是在敬拜神;当我们战胜世界的诱惑时,就是在敬拜神;当我们爱神不爱世界而保持简朴生活时,就是敬拜神;当我们真心地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奉献给神国时,就是敬拜神;当我们背起十字架每日与神同行并结出果子时,就是敬拜神;如此等等。
主耶稣教导我们用重生的生命来敬拜神,同时也是对宗教伪善的批判。在那时,信徒们虽然虔诚地信仰和敬拜耶和华,但他们却偏重于摩西的律法和宗教仪式;因此主耶稣强调圣经上的话语,“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马太福音9:13)。每当我们阅读新约四部福音书时,都会看到主耶稣常常讽刺或批判宗教的伪善;这不是在批判外邦人的偶像敬拜,而是批判信仰真神之信徒的宗教伪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伪善者没有神的爱;他们口里会讲爱神,可是却从来不按照神的教导(马太福音22:37-40)去行出爱人如己的好见证。
在路加福音第10章30-37节中,主耶稣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给我们形象地表达了怎样做到爱邻舍,也就是爱人如己的好见证。在这个故事中,他将两个人物——祭司和利未人——作为反面形象;而这两个人具有很明显的宗教身份,他们可能要去参加一个宗教活动或者是去进行巡回布道,但是当他们看到了那位受难者的时候,没有给与帮助而是从旁边走了过去。而那位路过的撒玛利亚人看到他,就产生了怜悯之心而给与他帮助。在此,爱心就成为正反形象的区别之处。因而我们应当明白:神不看我们的宗教身份,而是看我们的心灵和生命。我们应当向这位好撒玛利亚人那样,用慈心和爱的行为来敬拜神。
因此主耶稣对信他的人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35)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3章中,将怎样经历和表现神的爱解释得更为详细了;其中心意思就是让我们做到谦卑虚己,并以神的真理和慈爱来对待别人。在信、望、爱这三者关系中,保罗指出爱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信心和盼望是我们心中的意愿,而爱则是意愿变成行为的过程、表现和结果;因此敬拜神的中心就是要做到爱人如己。
在信主十多年的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到神所喜欢的就是我生命的不断更新。这是很具体而实际的,就是要向主耶稣那样地谦卑和爱人如己。首先我要在家庭中做到爱父母、爱妻子和爱子女,然后在教会中做到爱主内的弟兄姐妹,最后将神的爱传给世人。而在这方面的功课是学无止境的,因为我们要用一生来敬拜神,并在与人的关系中将之表现出来。
可以这样讲,我们参加教会的活动和学习圣经的知识,并不是难做的事情。可是当我们要用新生命不断地去行出神的爱时,这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肉体的软弱和老我的反抗,使我们常常想做而做不出来或做不完全,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圣经真理和圣灵工作的帮助。总之,敬拜神和神的爱在我们生命中的表现,不在于我们对圣经多么熟悉,不在于我们多么会讲解神的话语,更不在于我们有什么神学学位或著作,而是在于我们用重生的新生命不断地将神的爱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主耶稣的见证(使徒行传1:8)。
注释:
①笔者所参阅的圣经原文是:Nestle-Aland, Greek-English New Testament, Fifth edition,1990。
②中文圣经和合本是由来华宣教士在1919年参照英文译本而翻译成书的。请参阅“中文圣经翻译史简表”,在新国际版研读本《新约圣经》的附录中,更新传道会(美国新泽西州),1991年12月初版。请读者注意,笔者认为中文圣经和合本是许多中文译本中最好的版本,而且广大中国信徒熟悉和喜爱这一版本的语言风格和特有的文字力度。然而在和合本中有少许词条的翻译需要更准确地表达,还有一些古旧的词语可以转换为现代语文的用词。因此笔者希望海内外懂中文的圣经原文学者们能重新修订和出版“新和合本”的中文圣经。
③HorstBalz and Gerhard Schneider, eds. Exeget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Rapids, Michigan: W.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1991),3:118-122.
④在此让我们查考主耶稣所讲到的灵一词(不包括圣灵之词组),就可以在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5:3;10:20;12:28,43;22:43;26:41;马可福音9:25;14:38;路加福音4:18;9:55;11:13;23:46;24:39;约翰福音3:5,8;4:23,24;6:63;14:17;15:26;16:13)的经文中,通过灵一词的前后词语之相互修饰或对比关系来确认这是指神的灵,还是指人的灵或者是指污灵。相对来讲,难以比较的是马太福音22:43;中文和合本的翻译是:“大卫被圣灵感动”,英文译本(KJV)是:“David in spirit”,而古希腊语的“在灵里”一词的结构在马太福音22:43和在约翰福音4:23-24两处是一样的。从主耶稣引用大卫的诗篇来看,如果大卫没有圣灵的感动,他不会写下耶和华所说的话。使徒保罗对圣灵工作的理解就更加具体,他指出若没有圣灵的感动,人就不能承认耶稣是主(哥林多前书12:3),并且圣灵是内住在信徒的新生命中(哥林多前书6:19)。
⑤CeslasSpicq, Theological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amesD. Ernest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94), 1:76-81.
⑥请参阅蔡选青《一次圣灵充满的经历》,《举目》第五期。
孙摩西 来自北京,现居北美,参与福音机构文字事工。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
cclife2013gmail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