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87期 2018年9月
怎样的国度?—— 一篇旧文引发的思考
文/陈约翰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生命季刊》第87期
这两天本人的博客,蹭上了一个热点,一篇2015年写成的旧文,在短短两天之内获得了1万多的点击量。原因是某弟兄前段时间在基督徒的圈子里发了一段视频,呼吁基督徒走上街头,在政府门前进行“敬拜”,给政府施压。而本人的这篇博文则叙述了这位弟兄过往的一些经历。
在教会大遭逼迫、聚会场地遭到冲击、十字架被拆毁、基督徒作为一个整体,合法的权益正在受到极大损害的大背景下,如果基督徒内部,还在为诸如敬拜方式的差异等细枝末节而彼此攻击,实在是一件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然而,在这中国教会发展的微妙时刻,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正确的神学立场,对所遭遇的处境慎思明辨,也同样会使弱小的中国教会蒙受亏损,使一些灵命稚嫩的小羊行差踏错。因此,我们应谨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仔细分辨各种声音;而不是逞血气之勇,急躁冒进,最后落人口实或中了撒但的诡计。
此时,以史为鉴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公元一世纪,当主耶稣开始地上服事的时候,犹太社会中弥漫着强烈的末世情结,每个犹太群体和神学流派都以自己的方式,盼望着弥赛亚的来临。
奋锐党人相信,暴力革命是迎接弥赛亚来临的最合宜方式,他们已经厌倦了漫长地等待,决定用武力来推翻罗马人的统治。他们相信,当他们开始暴力革命时,弥赛亚就会用特别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神权政治的戴维国度,完成神在戴维之约中的应许。他们盼望着一位君王式的弥赛亚来临。
法利赛人相信,严格遵行律法的条文,才是迎接弥赛亚来临的唯一出路,以色列民不圣洁,神的国如何临到呢?于是他们发起并推动一场民族圣洁运动,号召全体犹太人过遵行律法的圣洁生活。他们相信,当他们努力遵行律法时,神的恩典就会临到以色列国,弥赛亚就会以超自然的方式降临。
撒都该人相信,献祭的礼仪和有爱心的行动才是迎接弥赛亚来临的方式,他们不相信复活,也不在意那些虚无飘渺的属灵之事,倒是对罗马官员和希律党人的意见比较上心。他们认为,与执政者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帮忙建造圣殿。只要圣殿还在,献祭制度还能维持,神就不会离开以色列国。
远在沙漠修行的爱色尼派,则对这些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袖手旁观,他们继续自己在昆兰小区里的艰苦修行,操练着社群内的彼此相爱。他们认为,他们才是神真正的选民,当他们如此敬虔之时,弥赛亚就会以超自然的方式忽然降临。
当主耶稣开始传道、行神迹的时候,每个派别都视耶稣为异类,为弥赛亚国度来临的障碍,是来给犹太民族添乱的。他们认为主耶稣是申命记13章中所描述的假先知,于是大家齐心合意抵挡主耶稣,并最终“成功”地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主耶稣离世后的几十年间,这几股社会力量交织联合,最后酿成了民族起义的风潮。但这场风潮至终于主后70年被罗马帝国残酷镇压,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所有犹太群体的神学思想都宣告破产。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全球长达近2000年的流浪。而基督教则从犹太教中脱颖而出,脱胎换骨,成为真正影响世界历史的信仰。
日光之下无新事。谈这段历史,不是要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哪一个流派,属哪一种神学思想,从而引发大家良心上的不安。本人只是希望大家以史为鉴,认真思考:主耶稣所开启的天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度?祂又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拓展这一国度的?
我们不否认天国最终会在地上降临,三位一体的真神会作我们的神,我们要作祂的子民,我们会与祂一同做王直到永永远远。我们坚持,教会有责任关心社会,实践自己在社会中的文化使命。教会绝不是一群现代版的爱色尼人,退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知个人灵修,而对社会保持冷漠。那颗对苦难冰冷的心,绝不是从神来的。我们不否认一个圣洁的教会能影响社会,给社会带来某种程度的更新。我们鼓励教会的弟兄姊妹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实践信仰,作光作盐,成为山上之城,见证荣耀主的名。
尤其是当教会受到严重逼迫之时,教会更应当联合起来,拿起神所赐的权柄,负起先知的职分,指出逼迫者的不公,并坚持为自己敬拜的权利,运用各种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方式,抵挡到底(但不暴力对抗)。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维护自己信仰自由的权利,持守信仰,坚持敬拜,不畏艰难,不后退,不妥协,不停止聚会,让世人看到基督信仰在黑暗权势面前特有的顽强与坚持,使教会成为照在黑暗世界中的光,给中国社会带来希望。
不仅如此,对当今社会的称恶为善、称善为恶,及种种的败坏罪恶,不公不义,教会也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会众乃至社会明白,何为真、善、美,何为假、丑、恶。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主耶稣所带来的国度,第一特征是属灵的,天国首先是建立在人心里的!福音最根本要解决的,是人类罪的问题!罪的问题不解决,任何制度的改良,任何文化的更新,都与天国的降临无关。这就是主耶稣为什么要背负我们人类的罪,走上十字架的原因。没有祂的替罪受死,我们就无法与神和好,也无法进入那永恒的国度。
福音最终指向的,也绝不是一个地上的神权政体。有些人试图用改变了的信仰,来建立一种更新了的文化;又盼望用这种更新了的文化,建立一个合宜的制度;最后用这个合宜的制度,使天国降临人间。这样的预期与努力,和圣经的启示根本不符。
二十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伯克富指出:“现代的趋势,是把神的国简单地视为一种新的社会情境,一个伦理的国度,借着人的努力,如教育、立法和社会变革来建立。最好记住,神的国不总是一个意思,神的国是要在罪人心中确立和承认神的统治。神在罪人的心中建立祂的统治,祂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统治的领地,在其中祂施行最大的权柄和最美的祝福。”
我们应当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端,绝不是某个政党单独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也绝不是换一批人来掌权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人心不改变,就是一群号称基督徒的人走上执政地位,我们所做的,或许不会比现在好,甚至更糟。中国的问题,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罪的问题。福音要改变的,正是被罪玷污的人心;而教会是神所命定的,宣讲福音的地方。因此,任何被神呼召出来的牧者,若偏离教会的牧养,偏离用福音改变人心、建造教会的工作,都应在神的面前认真省察。
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神的国不是为世上的国服务的!神要建造的是教会本身,神是要使祂属灵的国度存到永远。而主耶稣宇宙性的王权,在使命结束之后,是会交还给父神的。“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于父神。”(林前15:24)我们不能把目的当成手段,甚至把目的和手段颠倒。我们不要指望随着社会的更新,天国就慢慢地在地上建立起来了。主耶稣宇宙性王权的使用是为了造就祂的教会。
伯克富指出:“作为宇宙的君王,主耶稣这位中保引导个人、社会团体、国家的运数,目的是为促使祂宝血所赎的百姓的成长、逐渐成圣以及最终的完全。”
论到末世,伯克富又说:“认为当下的国度将不知不觉地发展成未来的国度的看法是错误的。圣经清楚教导我们,未来的国度将在大变动中来临。”
其次,天国的来临一定是透过受苦带来的。这是四卷福音书清楚启示给我们的真理。这种受苦,不仅表明主耶稣自己要背负人类的罪走上十字架,也表明我们要照着祂的脚踪行。“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可以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2:20-21)
我们还是来回顾一段历史,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在十九世纪的下半叶。随着国门大开,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使福音得以广传。然后,是1900年的庚子拳乱。拳乱之后,基督教迎来了在中国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非基运动”,国内政局动荡止。
在现代政治文化中,教会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工具,那是仇敌对教会的污蔑毁谤。但不可否认,中国教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有着某种时间上的契合。也就是说,给某些人的印象,或落下的口实是,基督教要与某种强权势力联合,才能在中国得以广传。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不值一驳的观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家庭教会的复兴,就没有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
但中国教会还是应该认真反思,我们是否因着在某些问题上处理得缺少智慧,逞了血气之勇而授人以柄了?因此,我为有些弟兄姊妹对美国政府的许多作为点赞,还是感到有些担忧—教会,或者教会的宣教与政治权力之间,究竟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距离,才符合神的心意?是不是所有来自政治权力的支持,都值得教会欣喜若狂而感激不尽?没有人愿意主动受苦;有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总是令人感到欣慰;但我们还是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与地上的政治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被人利用而不自知;毕竟,我们所事奉的,是一位天上的君王。
无论是教会,还是个人,在信仰的道路上,想避开受苦而成就神的工作,应该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庚子拳乱中,戴德生领导的内地会,是受损失最大的差会,失去了许多的宣教士和教产。但此时,戴德生作出了一个从后来的历史看极具智慧的决定:放弃所有索赔,依然凭信心开展在中国的宣教事工。此举不仅赢得了教会内部不少肢体的钦佩,也使许多不信的人被这样的见证折服。不知这样的先例,会给当下的中国教会带来怎样的思考?
教会如何处理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极其考验教会智慧的问题。世界教会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过于依附政治权力或对政治权力进行武力对抗,都是错误的选择。在政府支持我们的环境中,如何谨慎地洁身自好;在政府逼迫我们之时,又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坚持信仰、持守真道、不怕逼迫、甚至慷概赴死,实在不是一个容易的课题。这需要极大的智慧与毅力,更需要对基督信仰的完全委身,相信洪水泛滥之时,主耶和华坐着为王,相信神完全的慈爱和应许。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8:35-37)
魔鬼对付神的教会从来都是只有两招:一招软的,一招硬的。软招就是以政府之名帮助、扶持教会;硬招就是以政府之势逼迫、打压教会。其目的都是要引诱或迫使教会离开神所指示的正道,失去拯救灵魂,建造教会的焦点,使灵魂的牧养工作被其他工作代替。教会如何做到“软硬不吃”,行走在神的正道之上,实在是需要主极大的怜悯。
好在,主耶稣的门徒中有奋锐党的西门,有做过犹奸税吏的马太,有小信的多马,还有三次不认主的彼得。最后,因着神的恩典,他们一个个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天国大能的勇士。
愿神在今天的教会中,同样兴起这样的天国大能的勇士;愿神的恩与中国乃至全球的教会同在。阿们!
陈约翰 中国大陆传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