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与吴维僔老弟兄相处的日子
2015/5/30 20:20:01
读者:16059
■刘万新
生命季刊 第25期 2003年3月

 

 

    我与吴维僔老弟兄居住相近,约有十分钟自行车的路程。我虽帮他做过些点点事情,但因他突然离开了我们,留在我心中的只有亏欠与内疚了。悔恨为他该做的太多,而已做的又太少了。如果他又复活还是住在那里,那我一定每天去看他一回,和他说说话以解他的寂寞。为他砸砸煤,修修自行车也好呀。
 
    我向远方肢体所讲述的绝大多数是我所眼见,耳听他说的。在他的自传中已写到的我就不赘述了。我采用一个人数点家中珍宝的心情,不愿漏掉一件,愿意尽都呈列在众肢体面前。
 
    在1987年以前中国银川市的主内弟兄姊妹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位为主争战多年的勇士。是怎样知道的呢?那是因为管理吴维僔弟兄(以下简称吴弟兄)的监狱干部(银川监狱又名风机厂,因它有机电产品)来到教会(现在的银川三自教会)介绍说∶“我们风机厂最近刑满释放一名犯人,年岁也大了,他不回老家亲人那里,他也是你们一教的,你们去劝劝他,叫他还是回老家的好。”从此我们就认识吴弟兄了。
 
    经过肢体之间的相互转告,以及吴弟兄所写的主内交通文章,他就为越来越多的肢体所知道了。在中国银川市有位主的忠心仆人,他的走十字架道路的经历太不寻常了。
 
    吴弟兄写完最后一篇主内交通文章,隔了很长时间没有动笔,于2002年11月30写出最后一封家信(经过复印给了我一份,也给了我大儿子一份,他最近一年常去看他吴大伯)之后,只过了短暂的20天,主就将他接回天家去了。在他停写主内交通文章的一段时间内,他向我多次说∶“主在近来再没有感动我写什么,没有主的感动,我什么也写不出来。主感动我把过去所写的交通文章找全整理一下作一次系统复印。”
 
    这次的“系统的、全部的”也是最后的复印工作,给他的压力可不小呀,他把166篇主内交通文章分成三大类:(A)出监前后;(B)圣经真理(分上下册);(C)教会与政权(分上下册),作五本装订。每次复印最多20份(每份2.4公斤),再多了,他的房内空间就摆不下了。他说∶“摆得满屋都是,求主保守,拦阻公安人员来,他们一来损失可就大了,这20份价值是七千元。”
 
    就在他做这项工作的期间内,一个雨后的晚上,路上断了行人,他用自行车驮着复印的交通文章往家走,离他家不远时,他的两腿滑进沟边的淤泥之中,立在那里,若无人相助,那就要等到次日早晨了。主差了他的隔壁邻舍来,将他拉上来,幸好自行车没有滑进沟内。吴弟兄也计划早去早回,因雨后路难行,无奈印刷厂误了事才回来晚了,但有了危险也有保护。
 
    以前吴弟兄所用的信封都是自制的,他做的信封可真是方正,几乎对角线都相等。我劝他何必把时间枉费在那上面呢。歪斜一点照样把信寄出。他说∶“我做事就是慢呀。”我做得可真快,但是没那么方正。吴弟兄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人和作事总是方方正正,从不马虎。他总是在节省开支。我又记起,认识他的初期,他写交通文章,磨秃的笔头磨一磨再用。他的复信工作愈来愈忙,占去不少时间,但肢体们对他的供应愈来愈丰富,他就不再自制信封了。
 
    吴弟兄单纯得像天真诚实无诡诈的孩童一般,他的通信录第一次被那些人拿去之后,无法通信了,只好慢慢再累积。有人告诉他,一单张纸,放在一个人家不爱翻的地方就行了,他还真行,夹在一摞旧报纸内,这一下可是真安全了。又一次他正在写信,通信录也在桌子上,外面一叫门,不料进来的不是弟兄,而是那些人(指公安人员——编者),他们抢在前面进了屋子,又把通信录拿走了。有人又告诉他,今后再遇正在写信的时候,有人来敲门,你就先把通信录和信放好再去开门。又一天,那些人又来了,把他们要抄走的书都堆放在吴弟兄的书桌上。那些人忽然又出到院子外面,吴弟兄趁此机会将自己所看的一本圣经放进抽屉里。嗯,这次总算有收获,用灵巧抢留了一本圣经。以后的吴弟兄总算从吃亏中学会了一些灵巧,把那些容易被人抄走的物放进凌乱杂物之背后的下方,就保存下来了。原来吴弟兄从来不隐藏东西,那些人也知道他的性格。
 
    你若是读过他的主内交通文章,尤其是他对假先知的批驳,笔锋锐利,面面俱到,把个假先知揭露得无处藏身。可是你再去面见作者本人,你会不相信,那样严厉的文章是这个人所写的,那幅清瘦的面容,戴着一幅近视眼镜,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衣服,还打着补丁,任何人都会不相信那篇严厉的文章竟是他的手笔。
 
    我们从吴弟兄所写主内交通文章的印刷版面上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就是他把文章总是写在整张整面之内,为何这么巧合?不是巧合,乃是他为了节省开支,经过细心计算而成的。他把文章写成之后,数点一下,有多少个字,然后计算用多少行,每行多少字,每字应该多大,然后才能把它们容放进去。他给我讲过一件碰巧的事。有一次他把写好的文章,经过计算,已定好了张数、行数、每行的字数,正准备用仿宋体书写时,感觉其中一段不太满意,需另写一下,另写完毕之后,数点共有多少个字,啊!真巧呀!与原来那一段字数相等,不需要另作计算了,可以马上开写了。吴弟兄为何要计算呢?因为在复印这一行业之内的计费标准是论面积的,不论行数与字数,一面之内那怕只有半行字,那也得按整面计算。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吴弟兄很怕冷,深秋日,肢体去看望他时,见他头上已戴了棉帽,棉帽的帽耳盖也拉下来盖在耳朵上,结上带子把脸裹起来,像是从雪山上归来的人。但他的取暖火炉总比别人生着的晚七八天,这又是他的节约行动。我想,吴弟兄之所以怕冷,一是因他禁食,二是从前(在天津〉在狱中冻伤着了。
 
    我们见到吴弟兄所用的单人木床是非常窄的,人睡在上面不能翻身,一翻身被子就会落地,吴弟兄说∶“这是我订作此床时,特要的尺寸,我睡觉是不动身体不动头的,这都是过去在监中训练成这样的。”在一个大炕上,人挤人是翻不成身的,也动不了的,像木偶那样躺在那里。
 
    吴弟兄的门户安全观点与人类是相反的。他的门上从来没有人看见过锁子,他在家时从里面用插锁关住门,他外出办事时,院门不上锁,只将屋门掩上,卧室门扣上门挂,门上贴着“来客请留言”的字条,来客也可在他屋内等候他回来。吴弟兄这样做是怕弟兄姊妹远道而来碰上锁门,空跑一趟,或者不能进屋休息,这就是他为弟兄姊妹所考虑的,他的东西从没丢过。有时邻舍的小孩见他吴爷爷家来了人,也随着进门来对客人说一声∶“吴爷爷上街去了。”说完就走了。
 
    吴弟兄常说∶“主所交给我的工作是做出一个普通基督徒该有的见证。”乍听起来,似乎平淡容易,但在那时,竟导致进了监,几乎被折磨致死。弟兄敢在铁政之下的狱中仍坚持不拜偶像(毛之像),为此不知受了多少不为我们所知的折磨。为了坚持饭前谢恩这一见证,吴弟兄不知忍受过多少次的不给饭吃,还逼他跟其他犯人一齐上工下工的劳动,直至饥饿加劳累,致他于休克倒地。有时竟不给饭吃,直至饿死的边沿(人七天不吃不喝就会有随时死亡的可能)。他们再用强迫灌食办法,导致灌食后的呕吐,狱警又命令吴弟兄将吐出来的再吃进去,吴弟兄都顺服了狱警。吴弟兄就是这样一个弟兄,为了遵主的吩咐,不怕付任何代价,不肯向罪恶退让半分毫。
 
    一次,我问过吴弟兄∶“你入狱之前自己最不愿碰上的折磨是什么?”他说∶“我最不愿碰上饥饿,结果呢,偏偏碰上的就是饥饿,入狱后人家就是用饥饿来折磨我的心志,使我屈服。”记得吴弟兄曾对我说过三年低标准瓜菜代食(用菜类代替粮食充饥),他用自己的细粮换成粗粮,为的是多换些,好让肚内有点饱的感觉。他是个大肚汉,嘴也泼(泼的意思是不太计较口感,是饭就能吃饱)。出监后的饭食也是为一般人所吃不下去的,粮食、菜、鸡蛋、肉,分别煮熟后,然后再混在一盆之内,待冷凉之后,分成若干份,每吃一次就吃掉一份,他因禁食肚空,不宜过饱,只要肚内有微饱的感觉就停吃,让胃去消化去。肚内又想吃了,他就再吃掉一份。当着吃饭的这一天进食,是论天不论顿的,一过了24小时他就不吃不喝了。他从不吃热饭,冬天也是凉饭,这也是在坐监时训练出来的。
 
    吴弟兄曾向我们讲过大虎与小虎的事。一个老谋深算的公安干部,对这个不肯服软的人说∶“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多少个牧师和传道人都在我手下服了软,你想想吧。”(意思是他有整人手段)吴弟兄说∶“那个公安干部说完之后,神就对我讲了个大虎与小虎的事。”神说∶“我就是大虎,政权就是小虎,当小虎的要求不违背大虎时,你就大虎小虎都顺服。当小虎的要求与大虎的要求相矛盾时,你就顺服大虎,而不顺服小虎了。”圣经上也讲顺服神不顺服人是应当的。中外历史上基督徒几次受大逼迫流血牺牲,正就是因为顺服神不顺服人所引起的。
 
    吴弟兄在弟兄姊妹之中也有大是大非标准,不总是和气相处的。他听说某“姊妹”入了东方闪电,他赶紧找见那“姊妹”问话,那“姊妹”骗了他说别人诬陷她,吴弟兄信以为真。后来那入了闪电的她将另一好姊妹陷入闪电的围困之中受了苦,幸好脱身而出,好姊妹对吴弟兄说明真情实况。入了闪电的她,主动来到吴弟兄家中说点什么,可是吴弟兄一见她,开口便说∶“你走吧,从今以后,我不再接见你。”另一南方潘弟兄,他曾在文革期间受主托付油印圣经,是个置生死于度外之人(在文革期间印圣经被抓住,是必死无疑的)。与吴弟兄虽未见过面,但却是相知的主内弟兄。潘弟兄进监的一天终于来到,他在监中只差几天就是一整年。吴弟兄听说潘弟兄只坐了一年监就出来了,心想这其中有跷蹊,就直接了当写信问潘弟兄∶“汝蹲监之日何其短也?莫非你与人家合作了吗?”潘弟兄因吴弟兄的坦荡无伪,而更加相知他是个好弟兄。
 
    吴弟兄的复信工作量是很大的,许多远方弟兄姊妹想与他交通,只得用信来往,不论他如何忙,只要有弟兄姊妹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使你坐在他的床上,他就搬一个方凳来坐在对面,静静地听你讲话,从不中途打断别人说话,等对方把话讲完了,他就讲他所该讲的,使对方受益。分别时,有时客人请吴弟兄代祷,你可听得出吴弟兄的口才可不是流利的,不是敏思的,不是没有间断的道出话来。读了他的交通文章,再听他所做的代祷,你会误以为不是出自同一个吴弟兄呢。客人离去,他送出院门口,笑微微地向他们招招手,他并非马上回转关门,等客人远去了他才回去。弟兄姊妹就是他的客人,有时竟事先来的客人还没走,后来的客人又到了。
 
    吴弟兄于出监到被接升天的十五年中只骑过两个自行车。第一个是28型的大车子,我与他初见面时就是这个旧车子,直到旧车子再也修不成了,只得把它卖给收破烂的人。吴弟兄望着他的破车子对我说∶“唉,它伴我多年,真舍不得把它卖了,我与它都有了感情啦。”我回他的话说∶“我也有这种怪感情。”他骑的第二个车子是26型的冒牌永久,因没骑几年,金属件尽都锈得无光亮了,他被接而去了,伴他而行的自行车仍然停靠在老地方,似乎仍在等候它的主人骑上它去邮局寄信件,去印刷厂,去火车站,去银行,去风机场或去哪个弟兄姊妹家。啊!再也不能了。“车子啊,你的主人太忙,没时间替你擦洗身体,致使你满身泥土,面目全非。你曾伴着你的主人在天黑时撞过路边的电线竿,你又曾被别的车所撞,你和你主人一齐倒下,你主人的腿出现青块,手指也出血,虽如此严重,可是你绝不会看见你主人发脾气赖着人家。你主人的神保护了他,也保护了你。”
 
    回想起来,最后这一年,我们的吴弟兄的确不如从前了。他骑上车子,不由自主就偏行到汽车道上了,最后一段时间他骑车的速度也慢下来了。三年前,比我骑得还快呢。
 
    吴弟兄的重要物品蒙神保守,经过两次失而复得,他有个怪癖,爱把户口簿、身分证、购粮本,这个证,那个票,统统装在包里,出门上街都带在车子上。我对他说∶“把那些东西带出去没什用处吧。”他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得着。”就这样直到他被接升天之日也没改变。也正因为户口本在包内,拾到遗物的人,才找到了他。第一次丢失是他上街去购烟筒时将包遗落在商店门口,因为他的包从外观看上去,引不起人们的好奇,甚或有人还会误以为乞丐所遗,所以经过一天一夜,竟无人理睬。次日,清扫街道的女工欲把这包和垃圾一同倒进垃圾筒时,手感包有重量,打开一看还有户口簿等,于是照户口簿找到了他。他丢了这些本本票票,自是心内着急,祷告主吧,心中又觉平安,所以,次日人家就找到了他。第二次的丢失是他来我家,心想说上两句就走,不料时间多了,下得楼去,不见了包,这次不是遗失,是被盗。基督徒本不该猜疑人,可是我还是照我的估计,每天早早下楼去检查垃圾站,我考虑那人会扔进垃圾筒,从楼上坠到一楼垃圾站的,一连三天都没有。第四天我醒迟了,垃圾已被运走,我想这可坏了,心中焦虑,感谢主,他又保守了。那盗物者编了个谎遮盖了一下,通过风机厂找到了吴弟兄,吴弟兄仍然是买了感谢礼物送给了他们。
 
    吴弟兄于出监前曾当过狱校教员,在接收他的遗物中有一塑皮笔记本,打开一看,原来是吴弟兄得的奖品,上写∶吴维僔八五年被评为文化技术学校好教员。下方印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监狱教育科。圆形印章。狱方干部知道他是个中学教员,有一次,一干部到他那里请他为其女补习高三数学,物理,她高考落选了。吴弟兄表示犹豫(因为忙),那干部说∶“老吴,我今天来是求你的,不是命令你。”吴弟兄一听见说是求他来的,就答应下来了。吴弟兄自己先复习一下,然后再教她。次年,吴弟兄对我说∶“那女孩子很聪明,今年考上大学了。”
 
    虽用千言万语也不能尽述我们所爱弟兄属灵生命的一隅,请海外弟兄姊妹争取读一读这位属灵伟人所写的自传和他所写的一百六十六个专题交通。我们就会多明白一些什么是为主做见证?什么是属灵争战?什么是守望者?什么是良师益友?什么是背起十字架跟从主?什么是顺服?什么是爱弟兄?什么是捍卫真理?
 
    他是我们效仿的榜样,他是属灵争战的勇士,他是良师益友,他是警醒的守望者,每当迷惑、网罗出现,他总是著文敲钟警醒群羊,免得入了迷惑。台之寇世远,美之葛培理,他也为他们指点迷津。对待当今中国的假先知更是嫉恶如仇,因他们为适合政治的需要而胆敢谬讲圣经真理。他是当今的属灵伟人(我想我们这样称呼他并不为过吧),他的主内交通文章所起的作用,或者在今后更为明显。
 
    我们亲爱的主内弟兄吴维僔,他到主那里去了,我们不悲哀,因我们有盼望还要相会在主前的。我们尊敬他,我们想念他。
 
    最后,我们用吴弟兄常对弟兄姊妹提说的两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第一句:“是主的恩典托住了我,我才能作出主所吩咐我当作的见证来。”
 
    第二句:“没有主的感动,我什么都写不出来。”
 
2003年1月2日
 
 
 
刘万新  中国大陆基督徒。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