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非信徒(续完)
——写给“帮助者”之四
文/雅各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为作者关于圣经辅导的系列文章,请阅读:
1.一个乞丐告诉另一个乞丐,何处能得生命的粮…
2.圣经辅导与属世的心理辅导,有何不同?
3.深度文章:谁可以成为帮助者?
4.圣经辅导,对不信圣经的人,有帮助吗?
本文为 “圣经辅导,对不信圣经的人,有帮助吗?”一文的续篇
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思考——“道成肉身”与“乃缦原则”。
道成肉身
耶稣
上帝救赎的工作并不是在天上完成的,而是通过在十字架上道成肉身的基督完成的。祂成为我们的样式,以我们能听得懂的言语讲论天国的奥秘;用我们日常的劳作解释天国的含义(盖房子、撒种、葡萄园、牧羊……);以门徒最熟悉的方式呼召祂跟随基督(得人如得鱼)。耶稣没有在地上使用天使的语言,也没有用超乎我们理解能力之外的方式对我们描绘上帝作为的伟大,然而,祂所讲述的真理却没有任何的折扣或妥协。
这也是我们需要在圣经辅导中活出来的生命——
在真理毫不妥协的前提下,以来访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内容,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他/她到神的面前。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一位非信徒的来访者都会接受福音,就如同并不是每一位在那时接触到耶稣本人的犹太人都相信基督一样。但“道成肉身”的福音信息更能够走入他/她的生命中,并引发思考。就如Dr. Mohler在一次聚会中所分享的,当他有机会与一位非信徒同搭飞机时,他通常会问对方这两个问题——
1. 你在为什么活?
2. 你对这样的生活满意吗?
这两个问题没有直接涉及到天堂地狱、十字架、三位一体、救赎、因信称义等主题,但却可以帮助那一位非信徒重新省视自己生命的实质。当然,后续的对话中,我想,Dr. Mohler一定会将福音的内容分享给对方听。
保罗
除主耶稣外,使徒保罗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道成肉身”的榜样——
在使徒行传13章,保罗进入安提阿的会堂,详尽地通过引用旧约圣经的内容证实耶稣就是弥赛亚。这是因为会堂内绝大多数都是熟读妥拉和旧约圣经的以色列人。然而,在14章,因保罗在路司得医治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当地的人就将保罗和巴拿巴视为希尔米和宙斯。在此,不同于在会堂中所讲述的内容,保罗说——
“诸君,为什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使徒行传14:15-17)
不难看出,保罗在对这一非信徒的群体讲论时,采取了与对13章中的犹太人完全不同的方法。在此,保罗没有引述旧约或使用“圣经专业词汇”,因这些非信徒不熟悉旧约;保罗没有提及任何的圣经人物,因这些非信徒没有与保罗同样的种族文化和背景……保罗找到可以与他们进行对接的主题就是——我们都是“人”。意思就是,我们和你们一样,有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渴望认识真神……进而保罗向他们介绍了那位“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同样的,在使徒行传17章,当保罗面对雅典满城的偶像,他心里着急,渴望将众人引向耶和华。但当他开口时,他没有直接引述旧约的内容,没有直接宣读上帝将来的审判,没有开一门系统神学的课程,反而,出人意料的,保罗居然引用了他们的诗歌,用他们能懂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福音的信息向他们展开。
在使徒行传17章22-34节中,保罗传讲了如13章同样重要的信息——叫他们认识那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但保罗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这不是很像我们在圣经辅导中要做的工作吗?对于那些已经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而言,我们能做的是陪伴他/她在成圣的道路中稳步前行,使他更认识(know)神;而对于那些非信徒而言,我们能做的是如同基督及使徒那样,将神救赎的计划,通过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不加妥协地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神。
这首先需要我们有真实的对灵魂的爱,来自基督的爱是我们服事的动力,是我们愿意接待并帮助非信徒来访者的初衷;
其次,我们需要谦卑,不佩戴任何属灵的骄傲,面对非信徒来访者,向其展示如基督般的温柔和接纳,因他/她或许也是上帝的选民;
再次,我们需要善于倾听(箴言18:13),虽然非信徒来访者会倾向于以个人为中心的角度去展开他/她的故事,但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主题与圣经的原则进行对接,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神的智慧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对接”既包括认知和概念,也包括适当的应用,操练或作业。
最后,回归福音。我们不能停留于片面的、阶段性的辅导,即使在部分应用圣经中的智慧(如箴言书),以至于有积极的结果产生后。我们仍需要鼓励和警戒非信徒来访者——真实生命由内而外改变的关键,是要认识并信靠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主。
乃缦原则
熟悉这个故事的弟兄姊妹应该不陌生乃缦得洁净的经历(列王记下5)。
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因大麻风的缘故,去往以色列寻求医治。先知以利沙告诉乃缦(10节)要到约旦河中沐浴七次,便可得医治。乃缦中间发怒,因他所认为的,得洁净的方式和以利沙告诉他的截然不同(11节),他以为只是在水中就可以得洁净,但这并不在乎水,而是在乎神的大能。后经他的仆人上前劝诫,要听先知的建议,何况只是简单的沐浴。最终乃缦听从以利沙的命令,大麻风得洁净。乃缦的故事是以他的悔改结束的——
“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没有神...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15;17节)
这一个美好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非信徒去先知那里寻求帮助的故事。虽然以利沙没有如我们以上所谈论的那样,系统的,逐步的引导乃缦认识神(没有先向乃缦上系统神学的课程),但以利沙将神对乃缦这一情况的启示告知了乃缦。去做,或不去做,是乃缦的决定。站在故事的结尾回头看,如若当下乃缦决定打道回府,那么他的大麻风就不会得到医治,更可悲的是他无法认识这一位创造宇宙万物的神。
在同样的情形中(非信徒寻求辅导),我们虽无法像先知以利沙那样可以直接听到上帝在当下的启示,但我们已拥有上帝全备的真理——圣经(提摩太后书3:16)。无论来访者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圣经一定有对这一问题相对应的主题,即使圣经没有直接且详尽的阐明一个特定的问题,如上网成瘾或酗酒,但圣经当中却包含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原则。
如同David Powlison在一次回答同样的问题时所说的,“we should start our (Gospel) conversation at where they are.”——我们应该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开始福音谈话。也就是说,乃缦的大麻风成为他认识神的契机,同样的,非信徒来访者所带来的问题,以及我们在这问题上与其互动的过程,也许就会成为他/她生命转变的契机。也就是说,针对来访者带来的问题,我们不妨以圣经的原则给出合理的建议(需要合乎中道,不能触犯法律及伦理),并鼓励非信徒来访者试着以圣经的智慧来应对生命中的难题。
当然,这不是全部,我们可以把乃缦原则理解为属灵的“品尝”,让非信徒的来访者试着以圣经的价值观来理解并应对这个世界,最终,我们还是要有智慧地将神全备的真理和福音分享给他/她,因如若没有神的话语、圣灵的能力和与基督真实紧密的关系,即使是片面的应用圣经中的智慧也不会带来生命的翻转。
在我们的教会中。每周二晚上有“婚姻家庭”讲座。我们会邀请非信徒的夫妇前来,通过以圣经为基础的主题式的分享,如“沟通的艺术”,“道歉的方法”,“上帝眼中的男人与女人”或“爱的语言”等,将基督徒的婚姻观介绍给那些非信徒的夫妇。当然,不少非信徒夫妻觉得所有的主题都与他们无关,甚至觉得可笑,但也有一些夫妇愿意更多了解。除此之外,我们也欢迎非信徒的夫妇前来咨询关于婚姻和亲子关系的问题,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问题,如沟通方式的改变,冲突调解,误解澄清甚至亲子关系矛盾协调等,我们鼓励非信徒“试着”按照神的话语和圣经的原则去理解和应对他/她的难题。在此期间,几乎在每一次的咨询中,我们都会给出“福音”的邀请,如——
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但你会发现,这些建议虽然是好的,但仅仅靠着我们自己,我们做不到,唯有在基督里,我们才可以……
我相信你已经发现,按照圣经处理事务的时候,我们的焦点是不能放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因所有圣经的真理都指向基督,那一位加我们力量的神……
我很欣慰你愿意尝试按照圣经的原则去面对你的处境,但我还是需要善意的提醒你,唯有通过圣灵的能力,我们才能活出神的话语……
综上所述,圣经辅导可以帮助非信徒的来访者,但不是以帮助基督徒的方式进行(帮助成圣),而是借由这样的契机展开福音的谈话(传福音)。通过“道成肉身”,我们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将神的真理不打折扣地,有智慧地介绍给他/她;通过“乃缦原则”,我们可以让非信徒的来访者尝试通过以圣经的智慧和原则来应对生命中的难题。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福音本身,因只有全备的福音,只有建立与神亲密的关系,只有全然的委身在神的话语中,只有圣灵亲自的工作,才会带来生命彻底的转变。
雅各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美国读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