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医治之旅 ——我是那位曾经想要自杀的女孩
文/雨点
1
想不清楚我有多少回想要自杀。
大概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开始的,妈妈的脾气日渐暴躁,对我的耐心就急剧下降,常常是一句话不对头,巴掌就飞过来了,往往会飞到脑袋上,咬牙切齿的说:“我要你干什么!一个钱的用处都没有!”要不就用手掐,常常是晚上脱下衣服,会看到身上的紫青掐痕。那时候我真是希望自己消失,再也不用见明天的太阳。
被拒绝,被抛弃,被谩骂,被人视为包袱或者麻烦,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有时会延续一生之久。当我们拼了命的想要摆脱这种原生家庭的伤害的时候,转头看看自己行过的路,却发现自己也正是擅长于这样的施暴。
2
所以大学的时候,失恋的时候,当自我价值感降低的时候,这个念头就冒出来:“我要我干什么用!”任何小小的攀比都会让我陷入人生的灰暗,因为我太相信我是一个生命的偶然了,因为这偶然,所以我基因中充满着缺陷,因着这缺陷,我觉得我不配,也没那么必要……活着。
我认识的人里就有人相信:医疗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类的犯罪,因为自然选择可以将不优质的基因除掉。
虽然我这个时候没有真正的自杀举动了,可是我不爱惜自己,我过度地消耗自己,消耗自己的时间,消耗自己的情绪,消耗自己的健康……我不在乎我自己。
想让自己从来没存在过的念头让我抑郁难耐,我会整夜整夜的失眠,我会伤春悲秋,我会矫揉造作强自说愁,我沉浸在文学的悲剧美和虚无观中,以为自己是深刻的,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自尊心强到要命,最擅长察言观色,一旦觉得自己给周围的朋友造成负担,自己便会开始这样的施暴:这世界为什么有我?真希望能消失啊。
所以我企图加倍回报每一个人的好意,如果不能回报,便时时刻刻希望自己压根没有存在过。
3
读冯凯恩姊妹的书《在他翅膀的荫下》,这本书的素材来源于她帮助过的那些人们的真实经历。读了几遍小说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一直不愿再读。冯凯恩姊妹描写主人公卡兰命运的悲惨,文字疏落并不涉及很多主人公的情感。我却在读这部分文字的时候,看到了文字背后驳杂、细腻,有着攫取人所有力量能力的悲伤。
女主人公卡兰,四岁被妈妈抛弃,后被领养,养父母都是基督徒,可是那束光并没有照进卡兰的心里。甚至是小的时候,病得医治也没有让卡兰转向耶稣的爱。养母“我真后悔领养了你”这句话,使她在精神上感到被抛弃和伤害,心里竖起壁垒的卡兰,开始寻求自己的努力。
4
所以我很能理解卡兰对自己的不在乎,甚至是对自己和孩子的抛弃。
美丽漂亮的卡兰上了大学认识了富二代,并不觉得自己尊贵,需要被呵护,或者在这方面缺乏教育的卡兰失了身。后来她和沾花拈草的富二代很轻易地就分了手。实习的时候又恋上一位医生,同居的时候怀了两次孕,可是她嫌麻烦堕了两次胎,遗弃了尚在发育中的胎儿。
就算是后来有了很好的丈夫,有了稳定的家庭,卡兰怀了孩子的第一个想法仍然是将孩子打掉。
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是那么严重。“抛弃”成了卡兰从原声家庭来的印记,她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施暴者,对自己,也对自己的孩子。
我想卡兰没有意识到这个印记在自己的生命中持续如此之久。后来卡兰信主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抛弃行为。
5
就像我也没有想过自杀这个谎言在我的潜意识中隐藏如此之久。
我也在我认识主不少年后看到这种行为对我的捆绑。
我27岁的时候查出了癌症,甲状腺癌。当时我刚刚订婚。虽然当时已经信主,但是我被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打晕,心里只是反反复复地想,我多么地恨自己没有抱着这种乐观的心态一直好好地活着,直到我的美好临到。然后我竟然又一次想到了死亡。
我用一支尖利的铁制物在我的手腕上拼命地划,可是我并没有真正的自杀。但是我想我生病了,就更没价值了吧,拖累会让对方的爱变质吧。自我放逐、自我抛弃应该是我能做到的最对的事情,最值得被爱的事情吧。我妄图用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行为赢得被爱的资本。
我看到了主耶稣对我不求回报的爱,这爱像海洋一样包裹了我,使我那自私狭隘的爱或者说交换,自惭形秽无处遁形。
6
归正自己的位置。在世界待的时间久了,人总是习惯把自己看的过高,或者过低。我也总是自卑时践踏自己,自傲时践踏别人。其实圣经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他爱我们并为我们舍己,我们都是宝贵的,我开始爱自己,也爱别人。我不再是个偶然,因为: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篇139:13-16)
少看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受了伤,我总是会把自己蜷缩在一个角落中,反反复复地翻捡那些伤害,心里充满了自怜和怨毒。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可怜的人,对自己的外在或者内在嫌弃又或者自傲,总是处不好和身边人的关系。信了主之后,我慢慢得开始少看自己,发现顺服爱我们的上帝才是最大的智慧。
释然。对于伤害自己的人,也开始学着原谅;或者说伤害本身就不存在,只是我们觉得自己受了伤。处于沉沦的世界,周围都是罪人,当然都带有罪性。如果我们对做错事的人充满恨恶,那么更可以反观:耶稣对我们这样不知悔改又洋洋自得的罪又该是多么地恨恶呢。
没有人可以代表耶稣,教会也不能。卡兰在听到信主的养母说“我真后悔领养了你”之后,是这样说的:“我听后发誓我再也不要和教会有什么关系。”但是卡兰的带领者雪莉却说:“即便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还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自我捍卫,谋划出自己的策略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或者我们可以投靠耶稣。耶稣和教会不一样,耶稣是新郎,而教会是新妇。”我也曾在初入教会的时候哭着离开,发誓再也不进入那间教会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以为教会第一排放置的那一摞唱诗的歌本,是凡去的人都能看的,所以自己去拿,结果被一位姐妹一把抓住手腕,并且呵斥:“你干什么!”后来她虽然一直内疚的想要把歌本送给我,但是我依然觉得受了很大的伤害。
7
大概是像刺猬一样的吧。
敏感易受伤,心里会结起厚厚的痂,一边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可爱呢,一边又觉得自己怎么这样可恶,不值得人爱呢?我们拼了命的将这些脆弱包裹进自己厚厚的壳里,将自己的骄傲展现给世人看。不想被别人关爱和帮助,大概是,自己需要帮助的这种软弱,刺痛了自己,或者觉得自己还不起,或者觉得自己不值得。 总而言之感受到的世界满是恶意。
如果你遇到一个像刺猬一样经常刺伤别人的人,甚至也将自己刺的遍体鳞伤的人,如果可以,带她认识耶稣,试着理解她也关爱她。也可以把这篇文章推给她,告诉她,她并不孤单。
在以真实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在他翅膀的荫下》一书中,卡兰最终被带到主的里面,看到了自己抛弃的行为模式,她最终也和我一样找到了爱的汪洋,扭转了人生。如果不是写这篇文章,这些想要自杀的过往,我大概都已经想不起来了。此时此刻只想唱一首歌:
受伤的心流血不理,
忧伤的灵啊在哭泣,
我的救主耶稣是我唯一的帮助,
孤独的我需要你怜悯和感动.
主啊你的恩手伸向我,
我枯干的灵被触摸,
就有属天自由助我挣脱枷锁,
医治的喜乐替代了孤独和寂寞.
你是医治的神,主你是医治的神!
你已医治了千万人.
你是医治的神,主你是医治的神!
你也医治了我!
雨点 中国大陆基督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