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记事
文/楚耳
1 磐石宣道会的祷告会
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我到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去参加几天的纳米技术培训,下榻于该校久负盛名的Nittany Lion Inn。以前在普度大学的李弟兄邀我周二晚上去他家作客,然后一起去教会参加祷告会,我欣然答应了。自从他和他妻子赵姊妹几年前搬到State College,除了偶尔通过电话,有几年没有见过面了。
第二天,李弟兄下班后来旅店接我到他家中。在路上,他告诉我,他看见宾州州立大学校园有很大的福音事工的需要。我可以感到他愿意服事主的那颗拳拳之心。他们夫妇精心准备了牛排,宾州的玉米也很好,比印地安纳的玉米还甜。我一边吃,一边感谢主把他们带到了一块美地!几年不见,他们的三个孩子都长大了,模样儿可爱,说话彬彬有礼,行为样式都看得出来是在信主的家庭长大的。他们问起我儿子,他们昔日的小伙伴的近况,还特意为他准备了礼物,托我带给他。
晚餐后,李弟兄夫妇带小孩子们一起去参加磐石宣道会的祷告会。三个小孩子都特别爱参加祷告会。大家先是聚在一起为教会祷告。牧者们为神的家守望是多么殷勤,弟兄姊妹祷告的心是何等火热。在分组的祷告会上,我认识了几位基督徒教授,比如,生物系的毛教授,电脑信息专业的陈教授,作乡村研究的迟教授等。老师学生坐在一起,交流着,分享着,充满了爱和真诚,毫无隔阂之感。我深受感动,看见了这个教会的兴旺。
七、八年前,我曾两次访问过宾州州立大学,但这次觉得格外亲切,是因为李弟兄夫妇在这里的缘故。
2 过那个十字路口要注意呢
星期二的祷告会后,迟教授和我聊天,谈的是美国乡村研究。末了,问我住在哪家旅店。我回答说:在Nittany Lion Inn。迟教授沉吟片刻,说:“过那个十字路口要注意呢。” 似乎是在提醒什么。我没有太留意,就挥手道别了。
Nittany Lion Inn,坐落在West Park Avenue和North Atherton Street的十字路口东南角。复古风的四星级酒店,曲尺结构,青瓦素墙,前院有一座环形花园,侧后是一座苍翠的高塔。一眼望去,还以为是一座欧式的修道院呢。
星期三下午的训练结束后,见太阳还高,我打算到校园去读书,就把一本精装硬皮的书《教堂建筑》夹在腋下,走出旅店。这本研究全世界著名教堂建筑的书,是海南岛的一位朋友不久前寄赠给我的。
过那个十字路口时,我记起迟教授的话,十分注意地看了看。West Park Avenue是一条沿着丘陵脊背走向的小车道,而North Atherton Street是State College城的主干道,自北向南,缘坡笔直而上,顺坡蜿蜒而下。两条路上,都没有看见有车辆驶来。
我正准备穿越West Park Avenue,忽然有一个人步履匆匆地在我前面过去了。从他的背影和步态,我猜想他是从国内来的一位访问学者。
我快步跟了上百米远,才赶上了他。果然是一位中年的访问学者,中等身材,穿着朴素,步履又快又正。我问他到中国店怎么走(我是想买些零食,边吃边看书),他转过脸来,说:“不远,我也要去那儿。”那是一张方正的脸庞,眉宇间透着执着的静气。我们就同路。他看见我的腋下夹着一本书,就好奇地瞅了瞅。看清了书名,就问我是不是基督徒。
凡是有人问我关于基督的事,我就知道是神给的机会,都会仔细地向他讲解。
我们边走边谈,不觉已到了中国店。买东西时,我们还是继续谈。一直到结账,我们还没有谈完。他就说,“到我家去,我们边吃边谈。”一路走到他的住处,进去继续谈。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位访问学者还问我:“你认不认识磐石教会的李弟兄?”原来,有一天,李弟兄下班后到他的住处去探访,向他传福音、论道,达三个小时之久。
这位访问学者是极爱思想的人,四十岁的年纪,第一次出国,正是很在意走什么方向,如何放,如何收的时候。从徐州来的。对基督信仰也接触了一段时间了。我们三人把各自的食物凑在一起,边吃边谈。他问了许多问题,我一一作了解答。也问了一些尖锐的问题来挑战,我平和地作答,理智地作了解释,尽力把福音真理讲解得明白。他的同屋,是一位可爱的小伙子,姓张,刚来机械系读博士的。小张听了我们的问答,也听出福音的真道是高过世间的道理了。
不觉已经过了十点,我起身告辞。蒙他们二人送我到大路,我就走回旅店去,相信福音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里了。
顺着North Atherton Street,我抬头望了一眼坡道的顶端,那里有一片灯火,从绿树丛中冲天而起,它难以遮掩的光芒,让夏夜的星子们都暗淡了许多。这正是Nittany Lion Inn。
跨过十字路口时,我又想起迟教授的话,才明白,原来有超出日常话语的意思,加在迟教授的话里了。过那个十字路口,要注意的,不正是我的同胞吗?
神作工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奇妙难测!
3 神拣选属他的人
星期五培训结束后,我就连夜回到了印第安纳 。给李弟兄写了电邮,把星期三晚上的奇遇说给他听。李弟兄马上回信,说:“感谢神!是河南来的刘老师吧?”
我这才知道了那位访问学者的姓名。我与他既是偶遇,他没有把他的名字告诉我,我就不便问了。但我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电邮地址,便于继续讨论。愿神的灵感动他。从我们短短的接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真理有追求,却又不失矜持的知识分子。
此后,我没有机会再见到刘老师,也没有再见到小张,也没有收到过他们写来的电邮。但我好多次想起他们来。愿神自己动工,拣选属他的人。“我造就嘴唇的果子,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与近处的人;并且我要医治他。”这是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57:19 )
我又想起另一个见证:大约是2008年的秋季,我和我的MS学生Brian Bevill来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内野教授的实验室,内野介绍我们和他的访问学者认识,由她来讲解一部分内容。那天,我们有机会向这位访问学者谈起福音。她说,她参加过华人教会的活动,很喜欢弟兄姊妹们的热心。我就顺着这个话题,讲了信仰对于一个人的生命的重要性,讲了自己是怎样信主的。半年后,这位访问学者在华人教会决志信主了,并且受了洗。回国后还写过一封电邮给我,说她的先生看见她生命的改变,也受洗成为基督徒了,读着电邮,就能感受到她生命的喜乐。
播种有时,耕耘有时,收获有时。一切在主的手中。我们自己,许许多多的刘老师、小张博士,还有那位初信之时就有美好见证的访问学者,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扬主的福音。
4 生死场
2016年的整个夏天,我在宾州州立大学进修纳米技术。
North Atherton Street的西面,是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边上,靠近十字路口的地方,有几棵高大的松柏,连着一路的红橡树和白栎树。公路的对面,是林荫掩映的Nittany Lion Inn侧院和后院。这是小城的人们婚宴嫁娶常选的场所。隔三岔五,就会看见几把白色的遮阳伞,撑开在小树林里,像几朵降临人世的祥云。婚纱、燕尾服在镁光灯下闪亮,司仪以欢谑的笑语取悦着满座高朋、如云宾客,戴着白色船形帽的厨子削着烤肉,托着香槟酒的侍者穿梭往来。生活里的欢乐和希望之泉,在这里涌流着。路过的人们,也被喜气感染了;马路上的车轮,也舞蹈着奔行。
我就在这个欢乐的大学城里住了下来。我租借的住处,距离上课的教室和做实验的cleanroom,约有50分钟的步行时间,都在North Atherton Street的路边。每天至少有两次,甚至四次,我会路过Nittany Lion Inn的十字路口。整个夏天,我走过这个十字路口,有几百次。
周间,我在cleanroom 里做实验;周末,在磐石宣道会聚会。教会的两位牧者,一位偏重于神学,能够把圣经的真理纯正、完整、平衡、精确地传讲出来;另一位偏重于生命,能带领弟兄姊妹们把神的圣言活出来。这本是一体的两面,真是满有圣灵恩膏的教会。在这里聚会有三个月之久,我与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建立了一段美好的主内情谊。
5月15日主日崇拜,我见到正在领诗的李弟兄夫妇。敬拜结束后,我们在教会用午餐,然后参加了教会的特别祷告会。午餐时,李弟兄谈起他要辞职专心做教会事工,他的热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神所拣选的器皿而感恩。
赵姊妹刚刚在刘弟兄主办的新人俱乐部作了一次讲座。新人俱乐部在周五的中午聚会,每次都有不少访问学者来参加。赵姊妹讲自己生命的改变,来了三十多位访问学者,反响极好。赵姊妹说,为了这个讲题,她祷告了好久,到了讲座的前一天晚上,一气呵成地把讲稿写出来。
刘弟兄也邀请我在8月5日,也就是我在宾州州立大学的最后一天,在新人俱乐部给一个讲座。赵姊妹说:“要多祷告!”
我向李弟兄问起刘老师的情形,李弟兄说,他访学的一年期限满了,就回国了。刘老师一直积极参与校园团契的活动,坚持来李弟兄带领的福音组周五的查经,也热烈地发表自己的感悟。但一直到回国前,他尚未决志信主,大约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拦阻没有挪去吧。我也开始反省去年八月与他的谈道,我是否太注重于辩论的得胜与否了?人的信仰,毕竟是超出理性的事,情感和意志的成分要大得多,意志的多寡,则取决于主赐下多少恩典,而恩典的领受,是与人等候神的心有多少相关的。 我们自己是否常常记得为这些被主带到北美来的访问学者们儆醒祷告呢?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以为,North Atherton Street上的欢乐生活,就是这个大学城的主旋律,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有了一个发现:有两枚不起眼的木制十字架,插在这个十字路口的松柏树下。十字架久经日晒雨淋,已经老旧了,但刚刚放上的花束和花圈却格外引人注目。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常识告诉我,插有十字架的那段路,应该曾有车祸发生过,且有人丧命于此。正好有一辆警车停在West Park Avenue西面的林荫下,我就走过去,与警察攀谈起来。
原来,这个十字路口,事故频仍。迟教授的提醒,果然是事出有因。市里甚至专门为这个路口,成立了行人安全委员会,定期商讨各种解决方案。警察说,远的不提,一年多前,一个玩滑板的男生,赶着去上课,在路口收不住滑板,人就摔倒在车轮下了。几个月前,一个头戴耳机听着音乐疾走健身的女生,横穿马路时完全没注意交通情况,直接撞到一辆穿行的卡车头上。听了让人扼腕可惜。
我再次看了一下这个十字路口。West Park Avenue是窄窄的单轨双向道,两边都有深深的林荫,而双向的North Atherton Street则是坡道和弯道。前方的红绿灯贴着路面闪烁。若不是特别留意,坡道的这边,很可能完全不清楚另一边的交通情况。
于是,我向警察建议把双向四通的十字路口上的车行与人行分离开来,把人行过道错开在双向两通、坡道单侧的路段。警察很喜欢这个建议,说要记录备忘,就开车回警察局了。
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想到家居与工作,繁忙与休闲,嫁娶与死亡都缩影于此,我猛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人间的生死场吗!生死场上匆匆的过客们,是否有机会听见福音,找到自己人生的救主?
似乎是一个印证,7月9日星期六早晨,我开车到宾州州立大学校园去,North Atherton Street上塞车严重,我绕了几圈,还是不得不回到North Atherton Street上,这是唯一的路。救护车和警车的红绿灯和警笛,在 Nittany Lion Inn的十字路口肆意地喧闹着。我的心一沉,难道又出事了?
直到上午11点钟,车流才开始蠕动。经过十字路口时,我看见警察正用一把大刷子,推着灰砂,来回墁着路面,要把地上殷红的液体擦干净。两辆肇事的车,还留在现场。后面那辆追尾的车,车头完全撞烂了,车门也变形了。希望不至于有人丧命于这场车祸。
5 传福音的人们
7月22日,李弟兄夫妇从国内探亲回来了。回国前,李弟兄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专心等候神对自己服事的带领,他准备选修神学院的课程。 李弟兄夫妇在国内一个月,从山东,郑州,四川,到湖南,一路作见证,传福音。十分感恩的是,他们能赶在赵姊妹的大舅舅过世之前,把福音传给了他,他也决志信主了。
7月30日,查经小组到李弟兄家聚会,同时也是为我办的欢送会,因为下个星期,我就要离开宾州州立大学了。主内亲如一家。小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弟兄姊妹,也有平时来查经的福音朋友。后来,林大卫牧师和师母也来了。
晚餐后,Sandy和Joshua夫妇带领了小组的聚会。Sandy和Joshua是香港来的,Joshua先在丹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来宾州州立大学作博士后,Sandy在当地图书馆工作,她总是以热情优美的文笔每周群发小组活动的消息。
小组成员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每人分享人生中的一次旅行。阿宝谈了他在挪威和芬兰的访学趣事,田老师讲了云南还是广西(记不清了)风情,教会执事小川夫妇讲他们如何从法国到底特律的奇妙经历,李弟兄夫妇从大峡谷的游历讲到大洪水,讲到人的罪性,卓珺在埃塞俄比亚十字架大教堂经历信仰的虔诚,还有小萍母女的纽约之旅,振宇夫妇的Orlando之行,等等。就是这些可爱的弟兄姊妹们,用自己的生命见证,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对神的圣言的感悟,传递着主耶稣基督的爱。每一个人,都是福音的使者。
我讲了即将开始的英国安息年访问,特别是关于忻州传教士的研究,请大家代祷。最后,我说,我一生最渴慕的旅行,是到以色列去造访,去看耶路撒冷圣城,去瞻仰主耶稣基督的圣迹。
许多弟兄姊妹都说阿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查经小组送给我一张贺卡,每个人都写下了温馨的祝愿和勉励。牧师和师母的留言是:“为主而活,享受、荣耀主!”
8月4日,我为明天的讲座祷告,我一祷告,眼前就出现主耶稣基督在前面行的背影。我默想其中的意思,是在提醒我,我们在教会服事的是主耶稣基督。“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以弗所书4:11-12)
8月5日早晨,我步行到宾州州立大学的校园去。经过Nittany Lion Inn的十字路口,发现新插了一个小十字架,是白色的十字架,上面有红色的百合花。我估计,7月9日早晨车祸的受伤者,经过几周的抢救,未能挽回生命。这个生死场上,又添了一名牺牲者。
中午,宾州州立大学的新人俱乐部,来了大约二十个人,有国内来的教授、学者,还有两位学生家长。我讲了信仰与生命的关系,都是从我亲历的事讲起的。感谢主,有多人受感。研究数学史的曹教授,在讲座后和我谈了半小时。还有一位福建来的博士后,我也和他谈了许多。我感动,这些可敬的学者们,能把内心敞开来,与刚刚谋面的我推心置腹地倾谈。
在讲座中,我提到那位研究超声马达的姊妹和她的见证。可惜,她的名字,我一时忘了。在座的团契同工们,也是教职员工,他们也不记得这位姊妹的名字了。也许是时间过去太久了,或者是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吧。“愿所有诚心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都蒙恩惠。”(弗6:24)
离开宾州州立大学的时候,我特意回头望了望我十分熟稔的生死场—Nittany Lion Inn的十字路口。正是霞光万丈的时分,在天光的垂照之下,她有着一种世人不能看见的令人窒息的美。
我的内心里,不由得响起了在磐石宣道会唱过的一首圣诗:
“仅此一生,很快就逝去,只有为主工作永洋溢!”
楚 耳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美国高校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