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第29期 2004年3月
看完了《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这部电影,是否在您脑海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放映这部电影的电影院有个奇特的现象,散场后留下的不再是爆米花纸盒、可乐罐,而是面纸。无论是否基督徒,观赏这部电影都不能无动于衷。
这部电影所要传达的,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即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事实,并且极力刻画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以前十二个小时内所受的痛苦,从客西马尼园里的祷告开始,到他被捕,受审,被鞭打,受屈辱,背十字架,被钉的过程与在十字架上的经历,直到断气时天地变色的景象,连最终以复活结束全片时都聚焦在他那留下钉痕的手。整体而言,除了少数的细节之外,都符合圣经的记载。
但是,这部电影却未能传达整个福音的真理。所以,虽然许多基督徒期望它为死气沉沉的教会带来复兴,真实的复兴工作却不能不回到神的完满启示,就是回到圣经的真理上。看完了耶稣受难的整个残暴的过程,基督徒应该深入省思耶稣基督救赎工作的意义,不是单单以短暂的感动为满足。“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保罗一生所知、所传、所夸的信息,“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立比书3:10),也应该是基督徒一生追求的标竿。
有鉴于此,美国麦种传道会迅速翻译了福音派着名作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撰写之《耶稣的受难》(The Passion of the Jesus Christ)一书。该书从新约圣经搜集了基督受苦并受死的五十个理由,包括:要显明神对罪人丰富的爱与恩典,要赦免我们的罪,要除掉我们的罪,要使我们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要医治我们道德与身体的疾病,要将永生赐给凡相信他的人,要赋予婚姻最深的意义,要消除种族之间的敌对……等。此书英文版在北美上市后,两个月内销量达一百三十余万册,许多美国教会更集体购买,赠送给非基督徒朋友。中文版特别征得原出版者的同意,翻译了派博牧师的《寻求喜乐:圣经上的六个真理》,作为本书的附录,以帮助非基督徒认识并接受耶稣基督。
开卷的“引言:基督,钉十字架,与集中营”,更针对这部电影引发的反犹太争议,有非常精辟的论述,把耶稣受死的加略山和奥希维兹(Auschwitz)等集中营──耶稣的苦难与犹太人的苦难──连起来,作者说:“当我自问这个问题时,我所想到的不是肇因或罪责,而是意义与盼望。有没有一个方式,可以从耶稣基督的苦难来追溯犹太人苦难的终极意义,而不是后者的肇因呢?有没有可能,不要想到是因为犹太人杀害基督而导致奥希维兹的苦难,而是从思想奥希维兹出发,来认识基督的受难呢?”(20页)。
因此,“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必须越过人类这一面的原因,把焦点放在神的旨意上。耶稣基督的死,其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肇因,而是在于目的──意义。人要除掉耶稣,可能有他们的理由。但只有神可以使用这件事给全世界的人带来益处。事实上,在耶稣基督的受死这件事上,神为世人所计画的益处是无法测度的。我在这本小书中向你介绍其中的五十个益处,只不过稍稍触及其皮毛罢了。我的目标是要让圣经自己来说话。我们必须从圣经中听见神的话语。我指出这五十个目的,是希望帮助你开始一个无止尽的探索,越来越认识神在他儿子的受死这件事上所定的旨意”(14页)。
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扎根在圣经最基础、重要的真理上,无论是教会的专题讨论、小组查经、主日学、传福音、或个人灵修,都是最佳辅助的材料。郑重呼吁牧师及教会长执同工们,把握电影所带来的这个难得的机会,将此书推荐给信徒阅读,并鼓励他们送给慕道友。一起用五十天的时间灵修默想,更深明白耶稣之死的核心意义,并认识耶稣的救赎大工。
(本书可在各基督教书房购买,或直接洽询:美国麦种传道会(A Kernel of Wheat Christian Ministries)地址: 1423 Maple St. S. Pasadena, CA 91030 U.S.A.电话: (626) 441-5543 传真:(603) 307-0243 E-mail: akowusa@yahoo.com)
潘秋松 现任美国麦种传道会总干事,曾于台湾牧会十余年,也是资深文字与神学教育工作者。编译书籍达四十余册,包括全套十册之《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着有《解析式新约经文汇编》。常应邀在欧、亚、美各地讲学、讲道,擅长圣经原文与解经讲道。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