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编者的话
2015/5/30 21:17:32
读者:4033
■本刊编辑

生命季刊 第30期 2004年6月

 
 
    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信中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哥林多前书1:22, 23)感谢主,藉著这句话,圣灵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回到福音事工的中心。今天,“要神迹”和“求智慧”的人都不算少,但圣灵定意要呼召的是那些“却是传”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人。
 
本期“十字架与新世纪的福音使命”专栏中的三篇文章,是从中国福音大会的信息中选出来的。这三篇文章如果用一个总题来概括,再合适不过的题目就是:“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滕近辉牧师在大会上讲了“高举十字架”的信息。他说,我们之所以要高举十字架,是因为主耶稣为我们的罪,完全降卑、顺服,死在十字架上,神将他升为至高;是因为复活升天的基督在永恒里仍带著十字架的印记——基督的宝座与十架相联。李慕圣老弟兄在“十字架的工作”一文中说,十字架对于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实际的生命经历。一个基督徒对十字架若没有经历,他的信仰就空洞得很,他的“基督徒”不过是一个宗教徒而已。因此,十字架对我们基督徒何等重要,对神的计划也是何等的奥秘,最后成就的是何等辉煌的果效。的确,也正是由于这种真实的十字架经历,使谢模善老弟兄讲出了“活为主活,死为主死”这样的宝贵信息。他说:“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代替我们受死了,并且还死在十字架上面,他流的宝血能够把我们的罪都洗干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而活呢?”愿我们能把这些长者的劝勉和提醒,实践在我们的生命中和事奉中。
 
本刊总第27期(2003年9月号)发表了小包包弟兄的文章《我为什么长不大——一个“混混”基督徒的反面见证》后,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诸多的回应中,我们看到了“小包包”现象——即基督徒生命成长中的挣扎和障碍——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期“教会生活”一栏中,继续进行了“小包包”现象的讨论。辛立的文章从分析大陆背景基督徒深层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出这种预设前提的思维特点,对我们认识真理有负面的影响,是“小包包”们不能正确认识圣经真理的障碍。其他几位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角度,分析、鼓励在生命成长之路上挣扎的“小包包”。值得令人注意的是,许多国内读者来信谈到,“小包包”现象在国内教会中也很普遍。故本刊将继续“小包包”现象的讨论,欢迎更多的弟兄姊妹发表意见,参与讨论。
“我如何能长大?”你或许会从本期“教会生活”一栏中的另外几篇“小文章”中找到答案。“福州人说见证之四”、“我睡醒了!”、“小奉献、大感动”均以朴实、真挚的文字展示出:生命成长的脚步是实实在在的。
 
本期“中国教会报导”一栏中,发表了“《生命季刊》国内读者调查报告”的第一部份。2003年11月,本刊编辑部为国内读者设计了一个简单问卷,旨在了解国内读者对本刊的反映。自问卷发出半年多来,本刊所收到的回应比例之高、回应内容之丰富,均出人意料之外。这些回应不仅反映了国内读者对《生命季刊》及《生命与信仰》的期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教会的现状及属灵需要。关心中国大陆事工或正在参与中国大陆事工的弟兄姊妹,必能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更加清楚地了解国内弟兄姊妹的属灵需要,得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国内的事工。同一专栏的“神拉我出死亡线”是大陆一位普通基督徒的见证,虽然作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在患难中对神的依靠,在患难中对神的单纯的信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 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