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撒迦利亚书十三章1-6节
2020/1/28 20:24:45
读者:6135
■潘世莺

生命季刊 第92期 2019年12月

 

撒迦利亚书十三章1-6节
 

文/潘世莺

 

撒迦利亚书所传递的信息,主要是针对被掳归回后的余民,要鼓励他们完成建殿的工程。表面上看,这些信息充满令人难懂的异象和预言,似乎和建殿没有什么关联。但如今我们有幸从新约启示的观点来看,两者间充满了奇妙无比的应许和应验的关系。我们以13章1-6节内容为例,分析两者的关系。

这是一段关乎“那日”的预言。“那日”的意义是什么?指着什么时候?预言的内容,是指着什么事?它们又和建圣殿有何关联?

有关“那日”的预言,是旧约先知信息的重要主题。

和“那日”同义的词还有“耶和华的日子”,或“末后的日子”。原来,先知们不仅深思熟虑观察神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作为,也环顾四围动荡变迁的国际情势,看见神在列国中的掌权。祂主导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观察到历史的进程有个终极的目的,这目的在“末后的日子”才会显明出来。历史的终局有件大事要发生,这就是“那日”要发生的事。处在旧世代的他们,只能从远处遥望“那日”。一方面它是“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施行审判忿怒的日子(赛2:11-21;13:6-14),另一方面它也是神的百姓得拯救享福乐的日子(赛2:1-12,11:6-10)。

新约的使徒们怎么看“那日”的意义?圣灵的光照,使他们对“耶稣基督及祂的生平事工”的意义,有全新的领悟和洞察。祂的生、死、复活、升天、作王,这一连串救赎事件的完成,就是“那日”所要发生的大事。因为十字架集审判与救赎于一身,神对罪的忿怒和审判,对罪人的赦罪与拯救,都在耶稣钉十字架这件事上完成了。先知预言的“那日”已经来了。

举使徒行传3:14-24为例。彼得说到,耶稣的受害及救赎事件,出于神的定旨先见,是旧约先知早已预言的事(徒2:23;3:13-18)。因祂的死,神叫罪人悔改,使罪得以涂抹,带来“更新的日子”(times of refreshing 3:19)。这是指蒙恩得救者在灵性和生命上的除罪、更新和炼净。这段更新的日子,也是“天必留祂”的日子,即耶稣的升天直到祂的再来,这段教会历史时期。“从撒母耳以来的众先知,凡说预言的,也都说到这些日子”(3:24)。不只如此,新约使徒比旧约先知,对“那日”有更深的领悟和启示。神也透过基督的死和复活,最终叫万物复兴(to restore everything 3:21)。从个人灵性的更新,除罪,生命被炼净洁净的过程,到天地宇宙万物的复兴,废去一切被罪所破坏的旧创造,这是整个神国度的完成,也是基督救赎的全部意义。救赎,原是神在基督里的重新创造。

总而言之,耶稣的降世,人类历史已进入它的终局,即所谓的末世时期。在这段时期,神要在地上,在人类历史中完成祂的救赎和神国度的建造,直到基督再来时的结束。这是新约启示,关于“那日”及“那日事件”的全部意义。

其次,关于预言的内容。

撒迦利亚书13:1节:“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

这除罪的泉源,指的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事工。五旬节圣灵降临,因过节而在耶路撒冷聚集的,天下万国中的犹太人,悔改认罪,因基督的宝血,蒙赦罪之恩,就是这预言的实现。这救恩的泉源,不仅为犹太人,也为万民预备。从新约的观点而言,“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不仅指肉身上的犹太人,也预表一切在基督里的真以色列人。他们才是真正属神的百姓。旧约中一切属地的人、事、物,都不具有终极意义,它们只是影儿,预表新约中的实体—神在基督里所成就的一切属灵事实。这正是使徒行传的观点,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地极,从犹太人到外邦人,从初世纪直到今天,一切蒙恩进入神国的百姓,支取的、享用的,都是这唯一的救恩泉源。

13:2-6的信息,原是出自申命记13章及18:14-22所载摩西律法之规定。是先知对余民,重申摩西律法将来必然彻底实现的预言。但此预言却奇妙地应验在耶稣及祂的门徒身上。

申命记13章记载,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后的生活,如果有任何人用任何方法,作梦,预言,神迹奇事,言语教训等,要勾引以色列百姓离弃耶和华,去随从别神或偶像,对这样的人,即便他是你最亲密的人,如朋友,妻子,儿女等,也绝不可顾惜,一定要将他治死。但从以色列历史的经历来看,他们拜偶像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立国的历史同长久,直到他们被掳到巴比伦为止。

亡国被掳使以色列民族被置之死地而后生。惨痛的教训,使他们有机会反省,他们所犯的罪不是别的,正是律法书所警戒的离弃耶和华,敬拜偶像。所以开始有宗教及灵性上的洁净与复兴,真正为自己、先祖及整个国家民族,犯这样的罪而痛悔。这正是犹太教兴起的历史背景,意欲回归被掳前的先知运动及摩西律法所强调的“真正以色列信仰”,因此特别强调敬拜独一真神和独尊律法。

撒迦利亚是被掳归回后的先知,这批被掳归回的余民,对犹太教所强调的敬拜独一真神和独尊(摩西)律法,已有共识。所以先知重申,未来的日子,摩西律法实行的必然性,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不只如此。

13:2节:“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我必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不再被人记念。也必使这地不再有(假)先知,与污秽的灵。”

首先神要从地上除灭偶像的名和污秽的灵。如果加上假先知,这三者是旧约中迷惑以色列百姓(神的百姓),和真神对立,是虚谎的代表。到了新约,耶稣给门徒的警戒,不再是偶像,而是假基督或敌基督(马太24:5)。这不是说偶像无法诱惑人心,而是说对新约信徒的迷惑,将来自和真理似是而非的异端。这些异端虽然形式不一,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披上基督教信仰的外衣,骨子里却是反基督的。这在教会历史上可看到层出不穷的例子。

另外说到先知,原文没有“假”,神将使这地不再有先知?这就牵涉到“先知”的定义。广义上而言,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向百姓传递从神来的信息。信息包括生活上的警戒,和对未来的预言。后者是旧约先知功能狭义性的意义。这些预言,只集中在历史的终局要发生的那件大事上,不在满足人对未来命运或事件的好奇心。即便它提到某些人的命运(波斯王古列,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崛起),某些帝国的兴落衰亡,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神所主导的历史进程中,在朝向最终大事的完成上有关联,如此而已。

以色列历史的意义,也是如此,在乎它所导向的结局—神在基督里实现了祂拯救万民的计划。旧约预言的目的,因着耶稣基督的降世及祂所成就的事工,已经应验了,所以这种狭义性的先知功能,已不再需要了。这是此处“必使这地不再有先知”的意思。这观念和耶稣说“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太11:13),以及但以理书上说“封住异象和预言”(但9:24)的意义,是互相呼应的。

13:3节:“若再有人说预言,生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得存活,因为你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生他的父母,在他说预言的时候,要将他刺透。”

这预言反映摩西律法的规定。我不知道以色列历史中,这条诫命是否真被实行过,但从属灵观点上而言,这正是犹太人钉死耶稣的“理由”。耶稣的死,从不信者的眼光来看有很多:祂被犹太官长及宗教权贵人士所嫉妒,欲除之而后快;被不信的暴民弃绝,因对神国属世而错误的期待落空,失望之余,听信祭司长的嗾使。但耶稣的使徒们,看到的不止如此。使徒约翰引大祭司因为嫉妒而出的恶谋“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当作是成就神旨意的预言(约11:50-52)。这就是耶稣之死属灵意义的解释。

耶稣是摩西所预言,在他以后要来,像他一样的先知(申18:15,徒7:37)。但在心眼被蒙蔽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眼中,祂是不遵守摩西律法的“罪人”,例如祂不守安息日,与罪人为伍;祂传扬一套和犹太教义不同的天国信息,揭晓摩西律法的属灵意义,废弃犹太教的“人的遗传”,这些岂不就是迷惑人脱离犹太教、离弃神的假预言?在不信的犹太同胞眼中,祂称神为父,自认与神同等,这不只是“托耶和华的名说假预言”,这简直是“亵渎神”。祂的同胞在彼拉多面前控告祂说,按他们的律法,祂是该死的(约19:7)。正是这种因律法而引起的冲突,造成祂本国同胞对耶稣所怀的仇恨和敌意,逐渐累积升高达到顶点,最终把祂送上十字架上。

预言为何说耶稣的被刺,是生祂的父母?因为耶稣的犹太人背景。虽然祂的根源来自亘古,但从人的角度来讲,祂是出生于以色列地的犹太人,所以预言以父母为喻,表达祂的出身背景。祂是犹太人,死于祂的本族同胞之手。另一个例子在启示录12章,龙与妇人争战的异象。“将来要用铁杖管辖万国之男孩”是指基督,生男孩的妇人是谁?这妇人指的是作为神百姓的以色列团体,旧约时代以以色列民族为代表,新约时代以教会为代表。基督“出自”以色列这个民族,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神要从以色列这个民族,产生一位救赎主基督,这是此处“生”的意义。所以以色列历史上遭遇几次几乎灭种的危机,是因为背后的原因,撒但要拦阻神的救赎计划。

撒迦利亚书13:4-6的预言,都应验在跟随耶稣的门徒身上。他们接受复活升天主的差遣,往普天下传福音,为祂作见证,就是作先知(神的代言人),说预言(传神的话—福音信息)。“那日,凡作先知说预言的,必因他所论的异象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13:4) 为何说到他们“羞愧”, “不再穿毛衣哄骗人”?这是从不信之犹太人的眼光来描述的表达方式。但其实也说到作主门徒所付的代价,他们虽然贵为“神的仆人”,“神的先知”,却不以外表的形象(穿毛衣)尊荣自己,反倒谦卑隐藏属天尊贵的身份,以仆人的形象服事他们所属的世代,就像他们的主在世时的生活一样。祂是尊贵的神子,却披上人子的外貌。又取了奴仆的形象,即便祂最终的得胜—彻底击溃撒但及其黑暗国度,恢复整个宇宙的重建工程,也隐藏在“十字架上软弱羞辱失败”的记号背后。而主的仆人,走的正是主的道路,背十字架跟随主。这就是世界,不信者,看待神的仆人的眼光。

13:5节:“他必说,我不是先知,我是耕地的,我从幼年作人的奴仆。”

这是一个对比。主的门徒不以身份尊贵的先知自居,反倒以身份低微的耕地者或奴仆自居。前者(先知)代表人蒙恩后的身份地位,从死在过犯罪恶中的光景,成为神的儿女,神的仆人,具有属天的新身份;后者才是人原来的本相,生在罪孽里,自幼作罪的奴仆。为何又以“耕地的”形容人的本相?我想典故出自创世记所载,神对犯罪后的亚当的咒诅,“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餬口”(创3:17-19)。以耕地的,表达人在亚当里受咒诅的本相。

13:6节:“必有人问他说,你两臂中间是什么伤呢?他必回答说,这是我在亲友家中所受的伤。”

这是一幅描绘主的门徒在世上必受逼迫的图画。而且逼迫不是来自外人,乃是自己家里的人。耶稣说,祂来乃是叫地上动刀兵,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10:34-36)。这世界本属黑暗的国度,一切亚当的后裔都在他的权下。但耶稣来,将神国带进这世界,从此存在着属世界和属神、信的和不信的、属肉体和属圣灵,两个本质对立冲突、互不妥协、彼此相争的国度。这样的对立和冲突,往往就存在于关系最亲近的人之间。家里的人,意指亲近的人,包括父母、手足、亲友、本族同胞之间的关系都是。这就是耶稣和祂的门徒所受到的逼迫。祂自己死于本族同胞犹太人之手,祂的门徒亦被犹太人所逼迫(马太10:16-17;21-22),保罗一生传福音,最大的阻力和逼迫,来自于犹太人。耶稣对门徒说,“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约16:2)先知的预言,竟是如此地应验在他们身上。

说到新约和律法的关系,耶稣带来的新约启示,不但不抵触摩西律法,反而真正地成全摩西律法。律法是属灵的,是神的标准。但是犹太教独尊律法的结果,变成人的遗传,捆绑人的字句和仪文,造成犹太人心灵和生活上的重轭重担(徒15:10)。另一方面,人既是属血气的,活在旧人亚当里(属肉体的),根本无力遵行神的律法,只能外面作犹太人(只守仪文规条),不能从里面作犹太人。耶稣深知这就是他们的重担和重轭,所以祂呼吁他们,来到祂那里,祂要使他们心灵得享安息。祂在十字架上,已经背负他们的罪担,偿还他们无力行律法的罪债,并赐给他们属圣灵的新生命,使他们可以随从圣灵,不随从肉体,以致于成就律法的义(从里面作犹太人)。不再靠旧人努力挣扎遵守诫命规条,而是支取十字架的救恩遵行神的旨意,这就是“负祂的轭学祂的样式”的意义。

所以耶稣来,祂是废掉前约,另立新约(希10: 9),但是这样的废掉,也是一种成全。只有在基督所立的新约里,旧约律法隐藏的精意和原则,才真正被成全。

现在说到这些预言和建立圣殿的关系。

圣殿代表神的居所,是旧约时代神与祂的子民以色列百姓相会之所。百姓到圣殿敬拜神,圣殿的所在代表神的同在。圣殿之所以是神的居所,是因为神的灵住在其中。所以圣殿被毁之前,神的灵已经先离开了(结10章)。即便没有被毁,没有神的灵同在的圣殿,不过是一幢没有生命的建筑物,不再是圣殿了。

被掳到异邦的以色列人,失去了到圣殿敬拜神、享受与神同在的权利,才真正意识到失去了极大的属灵福气。所以归回到应许之地的余民,渴望重建圣殿。只是建殿的过程,充满拦阻艰辛。先知撒迦利亚的信息,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这是充满安慰鼓励和应许的信息。神对祂的百姓所怀的意念和旨意都是美善的,且是永不朽坏,永不衰残,存留到永远的。地上有形的圣所会朽坏,它们不过是一个暂时的预表或影子,真正存到永远的圣殿是在基督里的。地上的耶路撒冷不过是暂时的城,不是常存的,但神在基督里要建造、经营一座属天的城新耶路撒冷,就是基督的新妇,唯有她才是存到永远的。

因为基督的救赎,我们蒙恩成为新约的百姓。神的灵就居住在我们心里,我们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不再受任何地域时空的限制,此时此地我们就能在灵里与神相会。“我与祂,祂与我,一同坐席” (启3:20),享受亲密相交的团契。并且我们与众圣徒一起被建造,成为主的灵宫。这才是神在祂永恒的旨意中所要建造的圣殿。也是先知撒迦利亚的异象与预言所要描绘的一幅永恒图画。

 

潘世莺 来自台湾,现居美国中西部。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f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