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祷告
2016/8/2 16:14:25
读者:8714
■陈爽洋
生命季刊 第34期 2005年6月
 
 
 

 

祷告

 

/陈爽洋

 

《生命季刊》第34

    祷告,是神的子民向天父最自然的沟通,好像人的呼吸一样重要。可惜今日一般的教会,却把它当作例行公事,教会祷告会,大多数信徒裹足不前,以为只是牧师、长老、执事和一些积极份子的责任。更有一些教会,以社交活动取而代之,还洋洋得意,以为有创新建树。岂不知一切蔑视祷告的做法,正与天父心意背道而驰,急须彻底改正,以期重新得力,踏上正途。
 
       主耶稣基督上耶路撒冷洁净圣殿,称圣殿为祷告之殿(马太福音21:12-13)。使徒保罗到了新地方寻找信徒建立教会,就来到一个祷告的地方(使徒行传16:13)。初期教会使徒选拔执事,就是要使自己能专心祈祷传道(使徒行传6:1-4)。使徒保罗劝勉教会,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并要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以弗所书6:10-20)。祷告对基督来说,是何等重要,非口舌能尽言之。
 
    我们向天父祷告,有主耶稣基督千真万确的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唯一的条件就是:“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亦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翰福音15:7)在另一地方,主耶稣更清楚地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翰福音14:13)如果我们要按主的心意得到所祈求的,就要多人一起祷告,因为主耶稣说过:“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哪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19-20)
 
    既然我们“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们的天父必为我们“成全”,这样,我们教会祷告的人,必是争先恐后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又是什么原因呢?追根索底,不外有下列因素:
 
    第一,我们尚留未经悔改得洁净的罪。“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以赛亚书59:1-2)“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以赛亚书1:15)又诗篇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诗篇66:18)
 
    第二,私欲的妄求。“……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各书4:1-3)
 
    第三,自己缺乏爱心。“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箴言21:13)
 
    第四,家庭不睦。“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得前书3:7)
 
    第五,不守神的诫命。“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箴言28:9)
 
    第六,不甘心奉献。我们赤身来到世界,我们一切都是上帝恩赐,神要我们拿一部分财物,奉献到祂面前,发展神国事工,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不只讨神喜悦,我们亦更加蒙福,恩上加恩,力上加力,福杯满溢(参玛拉基书3:8-10)。
 
    我们若能坚立在神的稳固应许上,且除去一切拦阻障碍,靠着圣灵的帮助,我们一定天天能与神甜蜜地沟通,守之以恒,成为上帝亲密朋友,洞悉上帝美好旨意,顺着神的旨意祈求,还怕神不把最好的东西赐给我们吗?(参罗马书8:26-27)
 
    我们有时靠着自己有限的智慧祈求,但我们忘记:“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有一故事说,从前在巴勒斯坦地方有三株小树向神祷告。第一株小树说,它长大了希望人们用它作为皇宫里皇帝的宝座;第二株小树说,它要被用来作大船,航行四海;第三株小树说,它要成为大树,通达云霄,行人在树荫下可得安息。三株小树的祈祷,都得到了应允。第一株小树作了婴孩的马槽(路加福音2:6-7),第二株小树作了西门彼得的渔船,耶稣登上坐下教训众人(路加福音5:1-3);第三株小树被取来作十字架,救主耶稣被钉在上面(彼得前书2:24)。
 
    祷告既然是基督徒重要的属灵武器,是每位门徒不可缺少的操练,所以每位属主耶稣基督的选民,都应该兴起,心意更新变化服事主,顺服圣灵引导祷告神,使神国大大复兴,福音传遍世界每一角落。因为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5:16-18)。
 
 
陈爽洋 来自新加坡,获道学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参与教会查经及校园布道事工。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