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怎样平衡亲子关系中的爱和管教?(含音频)
——既不要惹儿女的气,也要有管教,既不能放任,也不能专制,
2021/4/14 17:26:10
读者:3794
■鸿举

 

疫情后,再思亲子关系(下)

文/鸿举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请点击本文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看到本文的上篇。

 

音频为作者本人朗读:

 

三、以弗所书6:1-4

 

以弗所书6:4“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这里把教养孩子的责任特别给了父亲,不是说母亲不参与、没有责任,而是父亲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中国古代也讲“养不教,父之过”,但现代社会爸爸在子女教育中往往缺位。须知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母亲由于生育的自然纽带,一般会深度参与孩子的养育,但很多时候、很多方面都需要父亲的影响,比如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更有安全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形成坚毅的品格,等等。

 

在教养孩子方面,父母要注意配搭,要一致,特别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贬低、负面评价另一方,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持续下去孩子会逐渐轻视较弱的一方,造成其管教的困难。亲密的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温暖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面对压力甚至挫折失败时力量的源泉。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很多家庭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影响很大,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很辛苦、很心急,但要注意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应该认识到,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应该越位,更不能越俎代庖,如果有认为不合适的地方,不要直接干涉,而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单独和其父母沟通,否则也会引起孩子教育上的混乱和无所适从。另外除非实在不得已,父母不应当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带。

 

不要惹儿女的气,这在以弗所书写作的时候非常超前,因为在罗马帝国孩子的地位非常低下,可以说是父亲的附属物,父亲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对待处置孩子,甚至可以将孩子丢弃或溺死。

 

今天这句经文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虽然孩子的权益有了法律的保护,但对孩子的家庭暴力仍然不少,言语和态度的冷暴力更加普遍,这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理所当然就应该听自己的,一旦不如己意就会按耐不住,甚至暴跳如雷,可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形成自主意识的过程,都会有和父母不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强制要孩子听自己的,会形成亲子关系之间的张力,处理不好矛盾就容易激化。养育孩子不能变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较量,否则孩子要么叛逆,公开反抗;要么逃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父母沟通,甚至采取更激烈的方式,酿成悲剧。

 

不惹儿女的气,父母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在自己生气的时候管教孩子,如果怒气控制不住,一定要自己先冷静下来再面对孩子,不要让关系陷入无法收拾的地步;不要在别人面前管教孩子,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不要经常唠叨,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要对孩子吹毛求疵,过于挑剔,看孩子全是缺点;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冤枉孩子;不要过分的保护,不给孩子自由空间;不要不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自己做不到而只要求孩子去做,等等等等。

 

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是在说教养孩子的另一面。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是罪人,也有罪性。因此,孩子的成长不能没有规矩和约束,适当的规矩不仅不会束缚孩子,反而会给孩子以安全感。箴言13:24说: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虽然现代不能体罚孩子,物理的杖不能再用,但这节经文的主导思想仍然适用,管教的规矩不能没有。不能因为对孩子的爱而放弃原则去纵容,也不能因为对孩子的某些愧疚而放松原则去补偿,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要有明确的界限和原则。作为基督徒父母,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孩子,这里主的教训和警戒,既有教训教导,又有警戒纠正,既有管,又有教,既温柔,又严格,父母自己要勤学习,勤操练。

 

所以一方面不要惹儿女的气,另一方面也要有管教,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要么就是放任,要么就是专制,两者对孩子成长都不好,两个方面要兼顾,要平衡。

 

怎么样才算是兼顾平衡呢?有一个理论,就是对孩子称赞与纠正的比例在4:15:1的时候,效果最好。虽然我们不能拘泥于理论,但可以适当借鉴。正面的赞赏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是巨大的,爱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孩子感受到被爱,容易建立起安全感,更会表现出善良、非暴力的倾向,也不容易走极端。但赞赏和鼓励要发自内心,要基于事实,不能过于泛滥,或者为称赞而称赞。孩子做得好,也要适当地给予奖励,犯了错,也要有后果和处罚。这样既有爱,又有管教,既有规矩,又有自由,既不惹儿女的气,又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以弗所书6:1-3“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这是对孩子的要求,儿女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正确的,是理所当然的。听从,意味着服从,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是有权柄的;在主里,又表明关系的亲密与合一,说明孩子听从父母是甘心而不是被迫的,一定程度上也暗含着父母不能滥用自己的权柄。与古代高度强调父母权威的传统不同,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孩子的自主与权利,但整体上似乎越走越远,很多中国父母也由于自己小时候深受压制,而对孩子采取自由放任的教养方式,或者受现代思潮影响,希望和孩子成为“朋友”。虽然这与传统压制型的教养方式相比有进步的因素,但须知父母和孩子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绝对意义上的“朋友”,神在赐下孩子并赋予他们独立主体地位和个性特质的同时,也赋予了父母教养孩子的责任,而教养意味着权柄。父母的权柄如果运用地好,会成为孩子心中的权威,也会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权威,如何与权威相处,这对孩子未来尤其是踏入社会以后非常重要,也会很有帮助。

 

好的权威会既有合理的管治,也给人以自由空间。与此相比,缺少权威或是过度权威都会产生很大的弊端。过度权威会形成高压,孩子可能表面服从,但内心叛逆、怨恨,一有机会可能就会爆发出来;缺少权威则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为人处事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两种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或者一味地顺从但内心苦毒不满,遇到权威就总是或公开或私下挑对方的毛病,或者心里就没有权威,也不愿不能服从权威。这样不仅在踏入社会之后会痛苦、不适应,而且孩子与神的关系也会有问题。所以父母对孩子既要有权威,有管教,又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权威建立在爱和尊重之上,以原则和规矩进行管教,而不是父母随心所欲,并且家里的事情都多沟通多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决定。要教育孩子服从权威,但不盲从权威;也要教育孩子神才是最高的权威,也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权威。

 

这节经文引用了十诫第五诫:「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并指明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孝敬父母的孩子懂得感恩,知道体谅父母,更能够分担责任,这样的孩子会蒙受祝福。神的话不会落空。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这方面也受到现代社会的忽视,基督徒父母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让孩子从小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这些是圣经在教养孩子方面的一些教导和启示,具体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真正长时间做起来并不容易。有罪、不完美的父母,和有罪、不完美的孩子在一起,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神将孩子赐给父母,教养孩子对父母而言,是使命,是功课,也是磨练,是学习。尤其是现代社会,父母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如果能够走入孩子的内心,很可能会发现孩子心底的善良超乎父母的想像;另一方面,在管教孩子、对付孩子的罪性的时候,父母也借着孩子学习神对祂的儿女无条件和永不放弃的爱。

 

归根到底,父母教养孩子,要学习耶稣基督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活出荣美的榜样,让孩子在自己身上看到神,也要像天父对待我们一样,充满慈爱,但对我们的罪不会置之不理。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满有平安,孩子就不容易焦虑,父母常常喜乐,孩子就不容易忧愁,这样也更能够将孩子吸引到自己身边。同时,父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是一定会有的),也要坦诚地面对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罪人,也会犯错,也要取得孩子的原谅,并且勇于改正。

 

无论如何,都要常常祷告,并且和孩子一起来到神的面前,恳求神的宽恕和带领。这样,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在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后,也能成为合神心意的儿女,并且在找到自己的配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教养好自己的孩子。愿父母和儿女都能够蒙神喜悦,愿神的心意成就在一代代父母和儿女之中!阿们。

 

鸿举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敬请阅读本刊最近相关文章:

疫情后,他们竟然要离婚!(含音频)

87岁美国奶奶疫情中喜乐背圣经,你也可以!(含音频/视频)

你为自己居住的城求平安了吗?(含音频)

疫情过后, 我们将会怎么样?(含音频)

疫情过后, 世界最需要的是基督之爱!(含音频)

疫情蔓延,你为何冒险奔波,播洒爱心,竭诚事奉?(含视频)

疫情下的葬礼,生者的盼望(含音频)

致青少年:“你要看见更大的事” (含音频)

 请扫描关注生命季刊新号:

 

生命季刊

来,追求认识我们的神!

 

 有问题?

回应本文,生命季刊牧师团将为您解惑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浏览本刊全部文章及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