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孝敬父母 在世得福
2016/7/29 10:17:44
读者:7585
■于卉
生命季刊 第36期 2005年12月

 

孝敬父母 在世得福

 

/于卉

《生命季刊》第36期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1-3

 

放下妈妈的电话,已经是晚上11点了。她为我祝福祷告的声音依然萦绕在耳旁:“天父,孩子恳求你看顾我的女儿,给她加添智慧,拿走她学习的疲劳……”睡在妈妈的祝福声中,就像儿时睡在她的怀里,甜美、安全、没有忧虑。这样的时候,我心便会深深感恩,因为知道那施恩的是谁。旧约最后一卷书的最后一段话这样写:“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玛拉基书4:5-6)。说是“转向”,就意味着曾经的分离。是的,这是旧约的句号,新约的开始,也是我家的故事。

 

一、成长与成熟

 

我23岁离开父母,出国留学,这并没有使我立刻跨进成熟,却绝对是个成长的契机。和很多的留学生一样,我也经历了身处异国的各样新奇、盼望、梦想、伤心、孤独、失望……经历使人成长,神的智慧带领人成熟。以前在父母身边,觉得作一个好女儿的定义就是“多撒娇、少吵架、享受父母的呵护。”可事实上,青春期的我常常梗着脖子跟他们大喊大叫,还觉得自己百般委屈。现在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渐渐有了自己的责任与担负,渐渐变成一个能够关怀他人的人,才开始扭转对父母的心态。

 

原来他们也需要关心,也需要聆听,也需要代祷。原来父母的心也是那样的柔嫩,会被一句冷漠的话刺伤,也会因一点点爱的表露而那么容易满足。记得李林牧师鼓励我们向父母表达“我爱你”。第一次尝试,我憋红了脸,心跳得快爆炸了,脑海里设想了无数种他们冷漠敷衍的回答。电话一通,生怕失了勇气,连忙一咬牙,把“我爱你”三个字像烫嘴的山芋一样甩了出去。爸爸问:“真的假的呀?”声音里却有掩藏不住的欢喜。妈妈一点吃惊也没有,爽爽快快地回答说:“妈妈也爱你!”那真是快乐的一天。原来“我爱你”三个字可以把心与心的距离拉得这么近。

 

还有一次教会领袖训练课程中,讲到家庭在事奉中的重要性,作业是花时间谢谢神给你的家庭,列出每个家人的优点,为他们的生命感谢神。那天晚上,我在台灯下一边祷告一边写下父母的一项项优点。越写心情越激动,一幕幕往事浮现在脑海中,想到神竟然赐给我这么好的父母,感恩之心难以诉说。后来牧师鼓励我拿起电话,亲自向父母表达我的欣赏和感恩。我祷告后打电话给爸爸,说:“爸爸我发现你有很多的优点!你乐观、坚强、有勇气、有领袖才华、善于沟通、心胸宽广、沉稳、幽默、热情、慷慨乐施、善良、爱帮助人、有智慧……”刚说到一半,爸爸已经喊停:“等等,我去拿纸巾擦眼泪!”而妈妈在听到女儿一一列举她和爸爸的优点之后,非常感动,起初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是如此出色的母亲和妻子,后来想了想,有道理,还分别给自己和爸爸补充了几条,接着又说:“其实你也有很多优点……”她的鼓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原先以为自己在他们眼中是个永远让他们担心的不懂事的孩子,猛然发现他们竟然如此欣赏和肯定自己的女儿。

 

和很多中国家庭一样,我们一家也很少直接表达对彼此的爱与欣赏。但是在读圣经的时候,看到天父两次指着耶稣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马太福音3:17;17:5)。这两段经文紧紧地抓住我的心:一次是主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即将开始祂在地上事工的时候;一次是主耶稣登山变像,门徒预尝神国荣耀的时候。在河边,在山顶,天父清清楚楚向世界显明祂对爱子的喜悦。主耶稣也深深懂得天父的心,祂在诗篇中就借着诗人的口预言性地说出:“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诗篇2:7)。何等的爱的连结!虽然三位一体的奥秘远远超过我们的领悟能力,可是当神的国降临在一个家庭的时候,父母的心便转向儿女,儿女的心也转向父母,使神国中爱的合一成为事实。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留心如何用具有创意的方式让父母感受到自己被爱被尊敬。父母们那些辛辛苦苦养育儿女的岁月,真不是儿女每个月底的汇款或是每个周末的短暂拜访就可以回报的。人都渴望被爱、被接纳、被惦念,当我们日渐成长而父母双鬓斑白的时候,不知他们心中可否藏着难言的失落?是否觉得已经失去在儿女生命中的价值?是否不愿面对已是支离破碎的亲子关系?作为已经成年的女儿,我在神面前郑重承诺,我愿意从以前的叛逆个性回转,一生来顺服孝敬我的父母,一生来尽力使他们的心得着满足,让他们感受自己的重要,也感受到在女儿生命中的基督之爱。

 

二、天父的心

 

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天父的爱,是天父的“挽回”之心。那年因为固执己见,不听父母的劝告,险些犯了大错。有一天早晨,灵修时听那首《回家》:“穿着破烂的衣裳,又饥又饿又疲乏,阿爸父,我想回家。无依无靠无奈何,阿爸父,我好想好想回家。我在外面流浪,耗尽一切所有,阿爸父你还要不要我?我得罪了你伤痛了你的心,阿爸父你还要不要我?”一边听眼泪一边落下来,跪在天父面前,我轻声问祂:“阿爸父,我可不可以回家?”诗歌是李林牧师在读神学的时候写的,原先以为只有那些还没有认识主、还在世界里打滚的人才需要这首歌,才需要去读浪子回家的故事(路加福音15:11-32),可是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什么是回转归向天父。很奇妙,在我跪下流泪的那一刻,天父挽回的爱就充满了我的心。我知道,我可以回家,祂正在期盼我回来。

 

与天父和好之后,我想到自己的父母,心中忐忑不安,想到他们的劝阻、叹息和眼泪,想到他们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些不眠之夜,想到他们的心被我固执的话语刺伤……他们会原谅我吗?他们会让我回家吗?

 

在忐忑不安中,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说爸爸妈妈我错了,请原谅我。没想到他们是那么高兴,没有责备,没有探究,只是一个劲儿地感谢主垂听了他们的祷告。他们就是这样接纳拥抱了我这个心灵回家的女儿,还远道寄来生活费。我含着泪真实地经历了天父挽回的爱。我明白,回家,是孝敬父母的第一步。一个曾经叛逆的孩子,回头后更加懂得顺服的意义;一个曾经离家受苦的孩子,回来后也更加珍惜父母的保护和管教。在我的心灵转向父母之后,天父让我慢慢看到祂的祝福如何从天上倾泻下来,祂“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篇23:5)。

 

我们的天父是一位有次序的神,祂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使它们各从其类,祂按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给他们各自的使命,一同来承受生命之恩。在一个家庭中,神祝福的膏油也常常是从父母流到儿女的。神赐给父母保护、管教和祝福儿女的特权,又赐给儿女顺服孝敬父母、并在他们面前作见证的特权。当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同心合意攻打迦南的时候,耶和华带领他们得地为业;当主耶稣的十二门徒同心合意祷告的时候,带来了五旬节大有能力的改变。一位合一的有次序的神,必然也看重祂子民的合一与次序。

 

这不是所谓的“专制”或“束缚”,而恰恰是通向自由之门。世人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整幅《士师记》的景象:“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21:25)。任意而行的结果也只可能是混乱、破碎与罪的束缚。而行走在神的心意里面,就像主耶稣所说:“你们当负我的轭……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马太福音11:29-30)。有重量的生命才是有质量的生命。耶稣比任何人都知道,只有负上祂的轭,才能走进神所祝福的丰盛生命之中。

 

我们孝敬父母,首先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父爱母爱多么完美,或是我们欠父母多少养育之恩,而是因为这是天父的心意,是祂所喜悦所看重的爱的次序。而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在我们身上付出的心血。父母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有软弱有破碎,也做过后悔的事,需要天天仰望神的恩典。家庭是神为每个新生命所设计来享受爱与接纳的地方,但是人性不完美的事实使我们不可能在父母身上得到完全之爱,正如他们也不曾从他们的父母身上得到完全之爱一样。因此我们孝敬父母的根本理由不是建立在他们的表现上面,而因为这是天父的心意。

 

当我们的心被天父那完全的爱浸透,我们就能活出不凭眼见只凭信心的生活,把孝敬父母当作我们生命的神圣呼召之一。爱,有创造的能力,我们将会设计出无数深具创意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爱意,使他们的心得到安慰和满足。我们教会曾经来过一对五十多岁的台湾夫妇:信哥和蔡姐。他们放下台湾的工作和生活,请了长假,专门来温哥华照顾陪伴年迈的双亲,希望让他们在人生最后阶段享受到天伦之乐的满足。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抽出时间来服事父母,这是何等宝贵的生命见证!他们有过很多服事的经验,在教会中却谦卑而沉默,从不高谈阔论什么大道理,可是我们年轻人都说:“我也想有信哥蔡姐那样的生命!”我自己的故事也见证了神的奇妙,当我们愿意敞开心真的为父母向神献上感恩的时候,天父会亲自显明祂的信实。祂不仅是一位使“儿女的心转向父亲”的神,也是一位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的神。

 

三、选择饶恕,选择祝福

 

人生不仅仅是由山花烂漫的美景组成,对很多弟兄姐妹来说,与父母的关系可能是心头一块碰不得的痛。“孝敬父母”这个词所带来的,并非温馨美好的感受,而是像在伤口撒盐一般痛楚。我并不想只是敷衍了事地丢出一副玫瑰色眼镜,保证一句“妈妈我爱你”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我也是来自一个有过很多伤痛的家庭,是神的怜悯和慈爱重建了我们两代人之间的爱与信任。神让我真实地知道,我们是可以选择饶恕、选择祝福的。

 

像不少东北人一样,我的爸爸有着与生俱来的爽朗、热情、乐观和英雄气概,但也有着难以琢磨的坏脾气。他的宠爱非常深切,他的愤怒也格外猛烈,于是我家时不时就爆发“争战”。随着年龄越长越大,我也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叛逆,妈妈常常为了我暗自掉眼泪。就在我们的家庭关系走到无法自救的地步之时,神亲自介入进来。

 

1999年初,爸爸接受了耶稣,成了家中第一个基督徒,他的生命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我来说,听到别人戒毒都没有比看到爸爸的改变那样惊奇。自从他变成基督徒,我再也没挨过打挨过骂。有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对他很不尊重地发脾气,可是爸爸的反应竟然是退到自己的卧室去祷告。看到他日渐增加的平安喜乐,我不得不承认他信的那位“上帝”好像还真是挺有能力的。接着我自己遇到一个不小的挫折,在那样的难处之中,爸爸带我一起向神呼求,于是我在当年也接受了耶稣为我的救主。2000年初,妈妈因为惊讶丈夫和女儿的变化,也开始对信仰发生兴趣。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丈夫的骄傲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的,可现在,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两三个月后,她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自己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信主前,妈妈曾经充当家里最“逆来顺受”的角色,但现在成了爱和关爱的焦点。圣经说自卑的必升为高,自高的必降为卑,这话实在不错。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非常享受和珍惜这“重生”的家庭关系,但也会时不时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有的时候,神为了把完全的医治带进我们的生命之中,会让我们想起一些埋藏已久的往事。我发现有些事情是自己很难去饶恕的,相信父母心中也有不少我所造成的伤害,他们也需要来到主面前祈求那饶恕的恩典。记得有一次跟妈妈谈心,我说有件事很难原谅爸爸,没想到妈妈说,她也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件事。她说,女儿痛,妈妈的心是更痛的,她原本决定一辈子不在这件事上原谅爸爸。爸爸信主后,她没有改变这个决定;我信主后,她也没有改变这个决定;直到她自己也信主了,她决心不再记念这事。妈妈说,孩子,我们信了主,都是新的了,不要再计较了。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我的心立刻就开了。当我们选择去饶恕的时候,圣灵会在我们心中做奇妙的工,帮我们达到非人力可及的自由境地。

 

选择饶恕只是第一步,还不是全部。当神医治与和好的工作更深地在我家运行之时,我也越来越多地想起无数美好的回忆。原来我们的生活常常是“苦乐参半”的,我们的心若是选择灰色的眼镜,回忆就常常充满悲哀;我们的心若是选择金色的眼镜,那些美丽温馨的画面就会从心底升起,缓缓浮出水面,成为我们的祝福,也成为父母的祝福。因此,不仅要选择饶恕,而且要选择祝福。

 

2005年年初,我看了一本书。书中特别讲到一种独具匠心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方法──书写感念文。因为暑假要回国探望父母,我就准备按照书上的介绍,用书信的形式来感谢他们。2005年2月18日,我在日记上留出两页空白,左边写上“回忆和妈妈的温馨时刻”,右边写上“回忆和爸爸的温馨时刻”。然后我做了一个祷告,求圣灵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不断提醒我可以向父母献上感恩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我随身带着日记本,在起床之后,在入睡之前,在图书馆学习时,在厨房做饭时,在和朋友聚餐时,在独自散步祷告时……圣灵一幕一幕地带我回到过去的岁月中,我就连忙用只言片语记下那些素材。不久之后,给父母的两份感谢信就问世了。我选择了古典的字体,温馨古朴的信纸,和原木制的镜框,把打印出来的书信小心地装进木镜框之中。

 

2005年5月1日,一下飞机我就兴奋地跟爸爸预定了“献宝”的时间。我们吃好晚饭,洗好澡,我一边祷告神的同在,一边努力抵挡时差带来的困倦。我们先看了我在温哥华拍的照片,又看了我带过去的其他各样礼物,他们俩高兴得不得了。接着我就拿出制作精美的感念文镜框,坐在他们对面为他们读。有朋友告诉我说,读的时候不要抬头,我就听她的建议,低着头认真地读。刚开始妈妈还在说笑打岔,没过多久就安静下来。我自己越读越动情,心中充满感恩和爱。等读完抬起头,看见妈妈已经满面泪痕,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这是我吗?我是这么好的妈妈吗?”我上去搂住她的脖子,好好地抱了她一会儿。接着是给爸爸的感念文,读到后半部分,我自己哭了,声音哽咽起来。读完后,抬起头,爸爸一脸严肃,眼睛红红的。当他接过镜框的一剎那,我看到一粒很大的泪珠顺着他的左脸流了下来。这是生平第二次看到爸爸的眼泪,心中真是百般滋味都有。那个晚上爸爸对我特别温柔,帮我铺床,给我倒水喝……

 

直到现在,那天晚上的画面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一次都伴随着深深的感动和感恩。后来爸爸自豪地把感念文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连出差的时候都带在身边。听说有些像我一样年纪的女孩子看感念文看得眼睛红红的,开始更多思想自己如何去孝敬父母。还听说爸爸拿着感念文在教会里做见证,于是有的慕道友愿意来认识这位重建家庭的上帝。

 

主耶稣,我深愿你圣灵的能力使更多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帮助我们起来孝敬父母,帮助我们用各样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表示感恩。谢谢你赐给我们地上的父母,谢谢你是我们天上的阿爸父。阿们。

 

四、写给父母的感念文

 

举世无双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

 

对我来说,你的举世无双首先体现在五天六夜的生产壮举上,那是我所知道最持久的生产战役。在我生命的起初,你就以坚强、忍耐和温柔让我懂得母爱竟是如此深切。有了你,就有了永远的安全感,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一闻到那独一无二的“妈妈味儿”,年幼的我就会渐渐安静下来。

 

妈妈是勤劳、体贴、智慧和美丽的代名词。从小我就总有丰盛的早餐吃,为了让我吃到热气腾腾的食物,你常常早上五点多就走进厨房,你做的鸡蛋和棒子面粥让我至今难忘。从小我就不怕生病,因为知道你是我最大的保护和最棒的医生。无论多么难受,只要你坐在床头,病立刻好了一半。从小我就像你一样喜欢语言,最开心的时刻是斜躺在床上,捧着你的日文课本,把上面隔三差五出现的汉字串起来编故事,然后听你哈哈大笑。从小我就像你一样用功读书,因为我知道,写字写到手酸的时候,你会给我揉手;读书读到背痛的时候,你会“huluhulu”我(这可是我俩之间的暗号,就像“左歪歪右歪歪”一样)。

 

我真的好感谢你!为了让幼年的我得到更好的照料,你放下了许多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让童年的我学好英文,你早晨带我一边跑步一边背单词;为了让少年的我过过“宠物瘾”,最怕猫的人却成了莉莉(猫)的全职保姆;为了让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我安静地预备高考,你天天和爸爸在青年湖公园散步直到深夜;为了家庭和睦,你常常成为爸爸和我之间的粘合剂,告诉我爸爸是多么爱我。

 

你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妈妈,我深深爱你。你有许多美德,成为我最好的财富。你和爸爸彼此相爱,成为我心灵的保护伞。你勤奋、认真、正直、忠心、坚强、温柔、智慧、顺服、看顾家庭、孝敬公婆……你是第一个把圣经带回家的人(1994年,爸爸和我信主之前整整5年!)。你对上帝和属灵的事满是渴慕,对家人和朋友满有恩典。虽然我读神学的决定曾让你心中挣扎,可你最终给我完全的自由。我知道,这样的自由完全是因为爱!你充满活力,喜欢体育运动,踢毽子、乒乓球、网球、游泳和篮球(!)……

 

有一天当我从温哥华回到你身边时,我要好好地抱抱你,告诉你,你在我生命中有多么重要;告诉你,我为上帝赐给我的好妈妈而感到无比自豪。然后我还会为你煮饭,陪你去游泳和打网球,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对了,还要仔细地聆听你培养外孙和外孙女的宏伟计划……

 

亲爱的妈妈,你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妈妈!我爱你!你的女儿起来称你有福,你的丈夫也称赞你,说:“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过一切!”(箴言31:28-29)

 

女儿:卉卉

 

 

无与伦比的爸爸

 

亲爱的老爸:

 

每当朋友们夸奖我思路清晰、行事敏捷时,总要加一句:是不是像你爸?我便会开心大笑,因为我拥有一位无与伦比的爸爸!喜欢在教会里听叔叔阿姨介绍我说:“这就是于弟兄他女儿!”听年轻人介绍你说:“这就是于卉她爸!”上帝真是充满智慧和慈爱,把我们设计成父女!

 

你最会玩!你带给我充满乐趣的童年!你喜欢钓鱼,于是夏天的池塘和冬天的水库都成为留下无数欢笑的地方,好怀念那些吹苇笛和凿冰窟窿的时光。记得吗?你最傲人的成就是被一条大鱼拖下河去,接下来好几天都梦见那条逃跑的鱼。记得吗?我们去老家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爬山,野花绽放,巨松林立,溪水那么甜,还有蘑菇和鸟蛋!记得吗?我们去内蒙的黑牛沟,有松鼠偷吃我们的西瓜,你背我涉过一条条小河,冒着雨找到天然的巨石屏障,石裂处清澈的小溪流过,里面有嬉戏的小鱼!那次玩得真开心,回去一路趴在你肩头,到家倒头大睡,直到第二天午后。你也喜欢带妈妈四处去玩,然后跟我描述你们如何在海上驾汽艇欣赏日落美景,或是在林间小憩,鼾声惊了飞鸟。

 

你细心地向童年的我表达深深的父爱。我不在你们身边的那些日子,你用洗衣粉的硬纸壳和一种半透明的纸为我做了个精致的小像册,里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你把我的作文佳作、各类文体活动的奖状,还有四岁时画的奶牛亲自手工制成一本厚厚的书。你带我去晨跑,采了山间的小野花送给我,当作跳高的奖品。你走夜路返回看电影的地方,帮你哭泣的小女儿寻找丢失的红耳环……

 

你的幽默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也塑造了我。你永远有讲不完的笑话,“海蓝”啊,“波波流水”啊……妈妈最喜欢以欣赏的目光看着你,然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对我说:“他呀,哪儿来的那么多笑话?”我们两个大家庭的小孩子都喜欢你,我的朋友都把你当作知心爸爸(尤其那些听说你是战斗机飞行员的小男生)。你无论多忙,总有时间陪我。你口才出类拔萃,据说你讲故事像孙敬修老爷爷。你“腰围三尺零五,裤长三尺一,相比之下身材还算修长。”你精力充沛,出门散步一抬脚就走了七个半小时;你对未来充满信心,总是信誓旦旦地说你和妈妈起码活到120岁。

 

你对我的教育充满智慧,用心良苦。你教我对对联(还记得“孔雀最美”的下联?);教我游泳(还记得我三岁时对游泳池的激情?);你给我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你欣赏我的诗作;你鼓励我参加《学与玩》杂志社的智力竞赛;你教育我要独立、守时;你告诉我“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直到现在,大小考试的前一晚我都会轻松地享受那种已经“成了”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你教我学骑自行车,我一直不害怕,因为知道你就在后面扶着我。直到有一天,骑出去好远,回头一看,爸爸没在,吓得大哭,可是那天学会了骑车!你告诉我,我一岁时第一次学会自己站起来、却发现没人扶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哭。还有,记得我第一年到温哥华,发现“没人扶”,打电话给你大哭的情景吗?也许这就是我们父女关系一生的缩影吧。谢谢你在我人生的每个第一次中无比宝贵的支持和放手。谢谢你成为我成长过程中这么重要的一部分!

 

青春期的我让爸爸吃了不少苦(请爸爸原谅),放学迟迟不回家,下车时看到你在车站昏黄的路灯下站着,耐心地等我回来。高考前你每天陪我去公园跑步,考试那三天不厌其烦地用肯定的语气一次次回答我的问题“爸爸,我能考上吗?”接到录取通知时,我们抱在一起跳着脚欢呼!大学军训,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收到爸爸的信,你那绝顶的幽默逗得我放声大笑。你把我在校报上发表的《小倩》塑封了保存起来。我一时激情,四处认弟妹,最后都是你去关心照顾。你总是支持我的决定,从考大学到出国,到读神学。你的口头语是:“我们就是祷告,交托给上帝,上帝有他的美意。”亲爱的老爸,谢谢你第一个把救恩的福音带回家,谢谢你是我们最棒的家长,谢谢你在主里总是大有信心和喜乐,谢谢你对妈妈和我的爱。我爱你!等什么时候,我们再去钓鱼?

 

女儿:卉卉

 

于卉  来自中国大陆,曾在加拿大读神学。

=================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