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被爱
你现在心中满了火热,急于想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心中那属天生命的种子快快地长出来,而且说:“为此付出任何的代价,我都在所不辞。”可是,我却不能够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相信,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套路提供给你,让你的属灵生命抄捷径。神带领祂的每个孩子的方式都十分独特,你自己的问题是要你自己回答的。
不过,我当然可以给你介绍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大致还是共通的。基于这些原则,你完全可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另外,我得预先提醒你,一旦你找到一个方法,应该付诸行动,而不要对方法本身过分热衷。毕竟来说,切实的操练要比方法重要得多。
首先,我们来到神面前的时候,先不要想帮神作什么。我们来到祂的面前,先是被爱,被感动,被安慰,被拥抱。约翰说:“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翰一书4:10)
神的爱和恩典是我们开始天路历程的起点,是我们得以继续走这条朝圣之路的基础,也是我们与基督联合、活出荣美的基督生命的前提。谁能说自己已经够成熟了,不用从神接受恩典了呢?“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罗马书11:35)保罗看定了:“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哥林多前书4:7)
每个人的心灵对于被爱有着极深的渴慕,这种渴慕是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满足的,因为我们的心灵所渴慕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永久不断的爱。这种爱必须到神那里去寻求。孩童时候,我们把这种被爱的渴慕投射到父母身上,后来却发现父母的爱虽深,却不是真的无条件的。这时我们或者因为对于父母期望过高而失望,或者迫使自己为父母去辩护,说服自己已经得着了那种心灵深处所渴慕的爱,结果仍然活在莫名其妙的失落中。长大之后,我们又把被爱的渴慕投射到恋人身上,结果后来又被迫接受不完美的现实。我们或许还把这种渴慕投射到师长友人身上,英雄豪杰身上,舞台名流身上,甚至宗教鼻祖、神秘术士身上;小至家,大至国,都曾被我们寄予极高的期望,以便满足我们心灵深处对于纯洁、完全的爱的渴慕,但结果都事与愿违。虽然我们愿意把人当作神来渴慕、来崇拜,但无人配得坐上我们心灵的宝座,也无人可以填补留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空缺。
几乎在所有人的心灵中,都因被爱的渴慕未得饱足,而有着某种程度的失落和痛苦。未得饱足的人所供应给别人的当然也有限,即便看去颇为丰富,也是掺入了很多隐藏、微妙的杂质的。因此,我们来到神的面前,首先需要的不是奉献,不是作工,而是被爱,被感动,被安慰,被拥抱。
承认我们的失落,坦然地面对我们的痛苦,我们就会更渴慕,更敞开,也就有容量可以从神领受得更多。当然也有不少人因为要逃避痛苦的感觉,就拒绝承认失落,而仍然把最深的期望寄托在各种人和事物身上,且有许多自欺的借口可供慰藉,这就再可悲不过了。不懂得口渴的人,就不会珍惜甘露,当然也不会懂得饱足。
这种被爱、被感动的经历,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被动。若是奴隶接受主人的施舍,那只能是完全被动的;但现在是神所爱的孩子来到神面前,接受属天的父爱,因此是十分主动,也极其生动的。那不是接受一样“东西”,可以伸手就拿到;那是接受爱,是要用爱去接受的。
我想起一个故事:几十年前韩国还十分贫穷的时候,有一对敬虔的父母生了许多孩子。由于经济窘迫,养活所有的孩子极为困难,这对父母打算将最小的一个孩子给一家亲戚去领养。这个最小的孩子从前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下,只是觉得理所当然,和一般的小孩一样肆无忌惮。可是,当他得知父母的打算之后,伤心和难过第一次涌入了他幼小的心灵。当亲戚来访,和他父母商谈领养事宜的时候,他就躲在内屋里偷听,极其紧张,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感受。忽然他听见父亲沉重而果断的决定:“不管怎么说,我改变主意了。我爱这个孩子,不忍心将他给你们领养,就让他在家里同我们一起过贫苦的日子吧!有我们吃的,也有他吃的。”听到这里,泪水从小孩的脸上吧嗒吧嗒地往下滚。次日清晨,全家人尚还熟睡的时候,这最小的孩子起床了,尽他所能的将房间打扫了一遍,又将水缸里灌满了水。等父母起床的时候,他们惊喜地感叹道:“这小孩子懂事了!”
“懂事”是什么意思呢?不就是懂得以爱报爱吗?除非我们“懂事”,否则神的爱在我们眼中总是显得又小又少。尽管我们口上常说神的爱“长阔高深”,但不懂得爱的人,怎有容量去容纳神那长阔高深的爱呢?
好了,来到神的面前,爱与被爱,感动与被感动。这是首要的原则。感动神?是的,当你被神感动的时候,你也可以去感动神。
这就是祷告。实际上,真正的祷告是我们与神之间的团契。神按照祂尊贵的形象造了我们,本是愿意同我们团契、联合;不仅人与神团契、联合,而且人与人也在神里面团契、联合。以弗所书1:10说:“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这里面有何等深的奥秘!
对了,来到神的面前,不要受你的自我感觉辖制。哪怕你最近表现极好,也不要带自夸的心来到神的面前,因为我们所能显出的美德善行,不过是神的恩典。同样,如果你满怀忧虑,甚至因过犯得罪了神,也不要因此退缩而不来到神的面前。我们常有一个倾向,要等到自我感觉“干净”了,才来到神的面前。古以色列人来到神的面前固然是要自洁多日,但最后不也带了祭物献上,等祭物的血洒在祭坛上了,才可以站在神的面前吗?如此说来,我们能够来到神的面前,全是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洒血献祭,我们因信祂的名,才得以来到神的面前。基督为我们感觉好的时候献上了挽回祭,也为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献上了挽回祭。因此,我们能来到神的面前与我们的感觉毫无关系。这就是恩典,恩典乃是白白地赐给我们的。
将你的罪与过犯摆在神的面前,好让神洁净你;将你的忧虑和伤痛摆在神的面前,好让神医治你;将你的缺乏和软弱摆在神的面前,好让神供应你;将你的美德善行摆在神的面前,好让神赐给你谦卑。记住,就按你现在的样子来到神的面前,神张开了怀抱,正在等候你。
不住祷告
人在把握祷告的秘诀,又忠心操练的时候,常误以为自己已经登峰造极,得着了最高的属灵造诣,自满自足的心就油然而生。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觉,神无尽的丰富是配得我们一生渴慕寻求的,并没有一种境界,让我们可以自夸说:“我已经得着了。”使徒保罗借着圣灵的大能和智慧的言语,走遍陆地海洋为主作见证,可是到头来还只能谦卑地承认:“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立比书3:12)哪怕在永恒里,我们还会因神奇妙的作为而惊诧,所以在神宝座前的撒拉弗,并不停息地欢呼赞美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祂的荣光充满全地。”(以赛亚书6:3)正因如此,我们在永恒里才有无尽的喜乐,无尽的喜乐源于无尽的神。不然的话,若是天堂仅仅像世间的一座公园,不管多大,
人在里边住久了也就不以为奇了。
前面你的经历是日日月月反复来到神的面前,沉浸在祂的同在中,但走出祷告室,仿佛又走出了神的同在。实在说来,神并没有一刻离开我们,也不愿我们有一刻离开祂。我们来到神面前,神就牵着我们的手;既牵着我们的手,就还要领我们与祂同行。所以说,你还要扩大你的祷告室,乃至凡你所到之处,都成为你的祷告室。同样,也扩大你的祷告时间,乃至时时刻刻都是你的祷告时间。你该明白了:万里征途才刚迈出头几步呢!继续与神同行吧!你敢接受这个挑战吗?
其实,这种不住地祷告、与神同行的经历,在原则上与你前面的经历并无不同,仍然是爱与被爱,以及在神的爱里爱人。主耶稣的话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这最大的诫命里包含了属灵的最高原则,这个原则说起来如此简单,可是实行出来却无限丰富,因为它不是属地的,乃是属天的,是天国的法则。
借着你在祷告室里的经历,你已经知道了如何将心向着神;那么,在你走出祷告室的时候,仍然保持这向着神的心,你的祷告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实际地说来,既然在祷告室里你都会有分心的时候,走出祷告室再偶尔分心就不足为奇了。当你发现已经分心的时候,你该作的不是去与分心奋战,而是借着内心的一个轻微的“内转”,退回到神的同在中。分心也好,不分心也好,这都不是你需要关注的事情,你当继续操练单单定睛于神,和你在祷告室里的时候一样。
开头切不要追求十全十美,不必为操练的失败而斤斤计较,这只能加快你的灰心。难道神不知道人的软弱吗?神可不是一位斤斤计较的神,祂是满有恩典和智慧的,祂可以按照各人不同的情形来带领祂的每个孩子,我们信赖祂就好了。最伟大的圣徒们也都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只是他们在失败中没有灰心,还继续信赖神,盼望着神可以领他们走过失败,进入得胜。
当然,操练在日常生活中与神同行,必须借助于圣经,只是在人忙碌着许多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总方便翻开圣经慢慢读。这时,如果你能记得一些令你感动的经文,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并非每个人都有良好的记忆力,可以一字不漏地背诵许多经文,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记住一些曾感动过自己的经文的精意。当你走在熙熙攘攘、充满喧嚣的大街上的时候,一句“你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会让你的心灵顿时安静许多,这时,你就沉浸在这种安静中;当你听闻世间许多不幸的故事,又深信只有神才能拯救世人的时候,一句“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会让你心潮起伏,这时,你就让神将祂对于灵魂的负担加给你,并按圣灵的带领付诸行动。这只是给你举几个例子,你自己的经历会比这例子丰富得多。你会发现并很真实地经历到,神的话语是实际的,是可以遵行的。
事实上,不住地祷告是与遵行神的话语分不开的。与神同在也是住在神的话语中,与神同行也是照神的旨意而行。这都是神借着圣灵加给我们的恩典,圣灵曾默示古圣徒写下圣经,如今也光照我们,让圣经上的话语成为我们的生命。所以耶稣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有时,人们会误解“不住地祷告”,以为是时时刻刻有意识地祷告,甚至是嘴里动个不停。这种误解把不住地祷告变得不切实际,不论是谁,操练不了几天就会抛锚。不住地祷告必须包含无声地祷告,以及无意识地祷告。当操练慢慢成为习惯的时候,你的祷告会更多是无意识的。不住地祷告就是不住地爱神与爱人,不住地遵行神的话语,不住地与神同在,不住地与神同行。我没有什么更好的词来描述这种操练,只简单地称之为“不住地祷告”,但显然你已经发现,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祷告的范围,成为一种时刻与神联合的生命。是的,祷告成为生命,这是祷告的真正果效。
正常的情形应该是把祷告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所祷告的内容须与所实行的内容一致。比方说,你祷告求神叫你五点钟起床,你就不应听凭肉体的意思睡到九点钟;你祷告求神赐下合一的灵在教会中,你就不应放任口舌对弟兄姊妹说三道四。你的祷告与生活一致,圣灵才可以借着你的祷告来工作,你才会经历到神的能力,你的生命才会满了自由。对于一个与神同行的人,他应当看他的祷告是属灵的,也当看他的生活是属灵的,并没有两样。
当你操练不住地祷告的时候,不要放弃在祷告室里的祷告。这样你会发现,借着不住地祷告,你就将祷告室里的祷告实行在你平常的生活中。此外,适度的禁食祷告也是良好的自律,应当留心去操练。我们看主耶稣的榜样,祂当然是不住地祷告并时刻与父神联合的,但同时祂也早起上山去祷告,也禁食祷告。
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保罗写道:“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以弗所书6:18),这里的“随时”除了指时时刻刻以外,还涉及到一些关键的时机,或者契机。圣灵会让你对契机产生敏感,并在特定的契机,给你特定的负担,并教你如何祷告。这种对契机的把握和回应,是代祷者必修的功课。祷告的奥秘似乎是无限的,只要你忠心地操练,一定会经历祷告的许多层面,甚至多过我现在能够同你分享的。
更上一层楼
你原本期待着,当你的属灵生命达到一个境界的时候,就不再有疑惑,不再感觉痛苦,而可以享受长久的安息了;但是事实会与你的想象有些差距。这条天路历程不是为着摆脱痛苦的感受而设的,痛苦也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问题。什么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问题呢?我想,是人与神的距离。我们与神同行,是为了缩短这个距离,为了进入神的生命,为了行出神的旨意。在神的国度降临之前,痛苦是不会从地平线上消失的。如果我们属灵的生命有所谓境界的话,最高的境界不是感觉不到痛苦,而是敢于面对痛苦。在痛苦中,我们学会舍己,学会顺服。这就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所见证的:“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
是的,可以肯定,我们的属灵生命越成熟,就越有安息,但不是安息在自己的享受里,而是安息在神的旨意里。这样的安息不是免除了疑惑和痛苦的安息,而是与疑惑和痛苦并存的安息。总有些时候,我们会有一个问题没法回答,有一件事情没法解释,有一个岔路不知何去何从。
通常的现象是,我们一边在灵程上进步,一边又暗暗地期望搭一座棚,把神留在里面,自己也就可以在神身边得长久的安息了。这个棚有可能是一套理论、一套现成的经验,或其他任何我们想用来将神固定的框架。但神因着祂的恩典,为了不叫我们堕落在骄傲和懒惰之中,乃至于对神失去迫切的倚靠和渴慕,就安排一些处境,叫我们无法用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去解决,也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去承受,这时我们的心里面就产生了失望和疑惑。失望和疑惑的感觉不是我们所喜欢的,但神却可以使用失望和疑惑,叫我们的生命又活动起来,如同将一块石头投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涟漪。当我们为失望和疑惑寻找答案、投靠神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我们的生命又如活水一样流动了。
为失望和疑惑寻找答案时,你不是在原有的理论和经验里面兜圈子,好像在拥挤的平面上挤出一点地盘一样。你是飞起来,飞出你为自己和神所搭的棚,结果你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如果我们还没有飞出一个新的高度,与其希求逃避失望和疑惑的压力,还不如希求活在压力中。
什么力量可以叫你飞起来呢?只有圣灵可以叫你飞起来。在疑惑中,不要倚靠其他任何的事物过于倚靠圣灵,不要让你的头脑和理性把你圈住。你应该竖起心灵的耳朵,聆听圣灵的声音──聆听圣灵藉圣经向我们说话的声音,然后你才可以使用由信心所掌管的头脑和理性,把圣灵超自然的启示翻译成为你可以理解的语言。
我们通常以为,只有在面临危机,比如要决定某件事情作或不作的时候,才有必要去聆听圣灵的声音。但经常这样的话,会叫我们心灵的耳朵迟钝,以至于事到临头,也不能作出合乎神旨意的决定。虽然现在人们建议很多技巧去判断圣灵的声音,但所有技巧加起来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听圣灵的声音不在乎技巧,而在乎你借着圣灵对祂自己的启示,多大程度上认识祂,在乎你与祂因亲密关系而产生的默契。
这种与圣灵之间的默契是持续的,而不是偶尔的。当你与神同行的时候,实际上是行在这种亲密和默契之中。你应该记得,当你刚开始操练与神同行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经常分心,所以你必须有意地将心思意念反复地转向神,转回这种亲密和默契中。但随着你和神之间关系的加深,与神同行变得越来越自然,而离开神反而不自然了。这种情况下,你那种将心转向神的动作会越来越少。你起初若是没有“转”这个动作,那是因为你天然的习惯是离开神的;现在你若是没有“转”这个动作,却是因为你已经自然地居住在神的同在中。在至圣所中的人,哪有必要经常地“进”至圣所呢?
被圣灵持续地带领,你的信仰才成为你生命的实际,一切的美德善行都是从生命里自然地流出来的,而不是用力去挤出来的。开始的时候,“行”善是好的,但你的属灵生命成长起来的时候,“流”善才是正常的。这属灵生命操练的一切方法、一切过程、经历和走过的路都不是目标,祷告、读经也都不是目标(不是说可以停止读经、祷告了),只有最后成就的生命才是目标,这个目标是与神的计划相合的。
你的属灵生命越进深就越自由,就连以前使用的操练方法,也慢慢成为多余,如同路标消逝在身后。在凡事上你都可以安息在神的旨意里,你的平安也不受环境限制,而是处处见神,随遇而安。你不用有意去注意属灵生命的成长,你的属灵生命却有无限量的进深。当然,并没有哪一天,你可以指着你的属灵生命说:“这就是丰盛的生命。”丰盛的生命是没有止境的,因为赐生命的神是无限的。你的生命如同溪水流向大海,消逝在大海之中。当然,那大海不是一条溪流汇成的,乃是数不尽的溪流汇成的,因此你的属灵生命也要融汇在众多的属灵生命中。
你试想想,种子刚刚吐芽的时候,要加很多的料理;小树长起来,有时还要用夹板护住,免得被风雨击倒。但当树根下扎,越扎越深,树干长高长粗,树冠也长大长厚的时候,它就稳立在风雨之中。它内在的生命彰显出来,就无需另加看护,也不会被风雨摧倒了。不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它都毅然挺立,自然生长,装饰着大地,荣耀着赐它生命的创造主。
定睛于神,持续地被圣灵带领,这是属灵生命的特征。这种生命不拦阻圣灵的意思,或者说,它的意思消失在圣灵的意思中,只顺着圣灵的意思而动,如同春风中的轻叶,柔顺自由,与风同飞同舞。
然而,时刻定睛于神也好,持续被圣灵带领也好,都不是我们用以忽略现实、逃避痛苦的方式。你越是在属灵生命上成熟,就越有勇气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你深知自己以及周围一切人和事物的有限,却能在凡事上看见神的美意,并且因对神的信心而有满足的平安和喜乐。不论是表面明显的事实,还是微妙隐藏的东西,你都能敏锐地觉察,但没有逃避的倾向,因为你满有在主里面受苦的心志,只要看见神的旨意成就。当然,我们虽然面对现实,却不被现实所困;脚踏实地,却不用任何属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一边呼吸属天的空气、接受神的滋养,一边又将基督的生命有滋有味地流露出来。神宝座前的生命河正在流向全地,让我们成为其中众多的涓涓细流。
于程 传道人,现居中国大陆。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