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编者的话
2015/7/16 16:34:06
读者:3712
■本刊编辑
生命季刊 第37期 2006年3月

 

 

在本期的“回归十字架”专栏中,《十字架:神旨意的中心》这篇文章又促使我们把移到别处的目光,再转回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来。该文提醒我们,使徒保罗说到十字架时,用的字眼是“只知道”和“只夸”(林前2:2;加拉太书6:14)。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使徒保罗那里,惟有“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值得他用全部生命去传讲?为什么除此之外他宁愿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夸?答案是,因为使徒明白,“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才是神旨意的中心;只要我们的信仰大厦建基于十字架真理的盘石上,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和摧毁它。对季刊同工来说,正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成了我们倡导“回归十字架”的动力。换句话说,没有十字架,我们就无法且无力回到十字架。
 
我们愿意再次申明,“回归十字架”就是要回到以“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为中心的全备福音真理。“回归”在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说我们今天的信仰偏离了这个中心,现在要回到这个中心;二是说我们今天可能还停留在这个真理的表面,现在需要主的灵引导我们更深地进入这个真理;三是说我们必须将十字架的真理落实到我们信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我们要活出我们所传讲的十字架道理。基于这样的认识,季刊也总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组织文章。如果说“回归十字架”专栏中的文章着力于讨论前两个层面的问题,那么“教会生活”栏目中的文章则是对十字架与信徒生活之关系的反映了。“教会生活”不单单是“教堂生活”(“教堂生活”是那种只在主日去教堂的生活)。“教会生活”虽然也包括“教堂生活”,但它更是指基督徒的日常信仰生活。它是指基督徒天天背十字架跟从主耶稣的生活,体现在我们的心思意念、言语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
 
在本期的“生命论坛”中,洪予健的文章提醒读者要“熟练仁义的道理”,信徒和教会都要朝“吃干粮”的属灵方向追求。正统而坚实的教义,加上火一般的生命热情,就是教会复兴的重要特征。老酷的《从巴别塔到各各他》是一篇反思文章。文章指出,今天的许多“福音”引人思念地上的事,从里到外透露出一股浓烈的人本主义气味,使人看不见十字架的光芒,也闻不到主基督的馨香。要改变这种状况,出路是回到各各他,回到十字架—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张逸萍的文章《有一条路,人以为正》则是对“别的福音”中的一种—“积极思想”—作了剖析,指出,所谓“积极思想”运动,不过是新纪元运动在教会里的翻版,正在侵蚀着许多信徒的属灵生命。我们盼望这样的文章能对今天华人教会中对“积极思想”的本质认识不清的弟兄姊妹有所提醒。
 
在“中国教会报导”一栏中,漫波又向读者汇报了他的“传福音散记”,他说他和大家分享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工”,而是几件很小的经历。但这些“小经历”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发现,传福音的负担,爱灵魂的心,就从这些小经历中显出来了。如果每一个基督徒都有一些这样的“小经历”,主耶稣的十架救恩,主对失丧灵魂长阔高深的爱,岂不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进入人心?那些在神恩典门外流浪的人,岂不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归回父家了吗?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