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季刊编辑部收到邱仁山弟兄的来信,谈及哥林多前书2:2中“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翻译问题。由于此信所牵涉的问题非常重要,经过对这节经文的原文及其背景经文的研究之后,特此撰文回复。覆信中特别指出,和合本中“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句话的翻译,不仅合乎原意,也是目前各中译本中最精确、最凝练有力的翻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本刊编辑也请教了潘秋松牧师和鲍维钧博士,他们都提供了很好的意见,特此致谢。
邱仁山弟兄来信
季刊主内同工:
欣闻中国福音大会明、后两年(指06、07年)的主题都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藉此倡导回归十字架的真理和实践,谢谢你们选定这个重要但常被教会忽视的题目。然而,对此主题,我个人有一点提醒供参考:
和合本把林前2:2译成“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个“并”字,一般读者的领会就是“和”(and),所以认为使徒保罗说他自己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两件(事),一是耶稣基督,另一是祂钉十字架。这是误解。原文下半句如下:
εἰ µὴ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
except Jesus Christ and Him crucified.
中间的希腊字καί是个同格、同位的连接字,把两个相等的名词连起来。例如林后1:3:“愿颂赞归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其原文如下:
Εὐλογητὸς ὁ θεὸς καὶ πατὴρ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µῶ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Blessed [be] the God and Father of the Lord of us Jesus Christ
和合本没有将它译成“愿颂赞归于神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其道理甚明,因为神就是主耶稣基督的父,是二而一。中间的καί是同格、同位的连接词不能直译成“和”(and)。所以前面林前2:2,吕振中译成:“因为我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这位钉十字架的……”。天主教的思高译本(Studium Biblicum Version)译成“因为我曾决定,在你们中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这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才是正确的译法。
至于英文译本,绝大部分都译成“……except Jesus Christ, and Him crucified”(例如KJV、NIV、NRSV、NASV)。其中的crucified是形容him,而him又是Jesus Christ,是二而一。所以明确的翻译应该把同位,同格的连接词and省略,改译如下“……except Jesus Christ, the one being crucified”才符合原文的意思。弟兄姊妹当中很多人除了读中文和合本之外也参照英文译作,但在这节经文上并不能得到帮助。
我知道生命季刊邀请知名讲员来传递信息,但若对主题的意思误解了,信息也走调了。虽然“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可以当作两个子题来讲,但忠于圣经的原意更为神所悦纳。简此就教于大家。
主内邱仁山
本刊回信
主内丘弟兄:平安!
很高兴读到您的来信,谢谢您对季刊倡导回归十字架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很认真地读了您的信,感到您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要,的确需要弄清楚。正如您已经注意到的,“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不仅是2006年(在芝加哥)和2007年(在香港)两次“中国福音大会”的主题,也是今后每次“中国福音大会”的主题。所以,作为福音大会一贯的主题,“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句话在翻译上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了。下面,我们就您所提醒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以期得到您和其他弟兄姊妹的教正。
一、在汉语中,“并”作为连词,和“并且”的意思相同,不能当作“和”来使用。比如国内较权威且通用的《新华字典》在解释这个字时说,“并”作为连词,“表示进一层”;同样,“并且”也是“表示进一层”。例如在“他们讨论并通过了议案”这句话中,就包含了“不但讨论”,“并且(进一步)通过”的意思。但这句话中的“并”若换成“和”,含义就不同了:“他们讨论和通过了议案”,意思是,他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讨论议案,二是通过议案;从语法上看,二者之间并无递进关系。所以,对读中文的人来说,暸解“并”与“和”之间的不同之处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出现您信中所指出的情况:“认为使徒保罗说他自己不知道别的,只知道两件(事),一是耶稣基督,另一是他钉十字架。”
二、暸解了“并”与“和”之间的区别之后,对同位语(或同格语,appositive)这个概念作一点说明,会使如何翻译林前2:2中的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的问题更清楚一些。
先看一个句子:“We visited Dr. John Smith, the author of The Handbook of Christian Theology.”(我们访问了约翰.史密斯博士,《基督教神学手册》的作者。)在这句话中,划线部分就是Dr. John Smith的同位语。
同位语的定义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对另一个名词、代词或短语起描述与说明作用,这个名词或短语就是被描述者的同位语。同位语与被它说明的词必须同格(in the same case),在位置上通常紧紧相连;同位语与被修饰词语之间有时可用逗号隔开,但两个词语之间不用连词(各英文字典对同位语的定义基本相同,请参Webster’s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等)。
英文中同位语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希腊文,即同位语与它所说明的词语之间不能用连词καί。若用καί连接,两个词就成了或并列或联合或递进等关系。新约希腊文圣经中一些典型的同位语如:Ἀρχὴ τοῦ εὐαγγελίου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υἱοῦ θεοῦ.(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马可福音1:1)在这句话中,υἱοῦ θεοῦ(神的儿子)就是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耶稣基督)的同位语。又如:Ἰωάννης ὁ βαπτίζων (施洗者约翰,可1:4),ὁ βαπτίζων(施洗者)是Ἰωάννης(约翰)的同位语。再如:Παῦλος δοῦλος ΧριστοῦἸησοῦ(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罗马书1:1),δοῦλος ΧριστοῦἸησοῦ(基督耶稣的仆人)就是Παῦλος(保罗)的
同位语。这些典型的同位语和它们所说明的词之间,都不能用καὶ连接,否则句子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
既然同位语和被它说明的词之间不能有连词καί,那么,当一个希腊文句子中的两个词或短语之间出现καὶ时,καὶ后面的词或短语一定不会是前面词或短语的同位语(虽然它们可能同格、同性或同数)。此处仅以您信中提及的林后1:3为例:Εὐλογητὸς ὁ θεὸς καὶ πατὴρ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µῶ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ὁ πατὴρ τῶν οἰκτιρµῶν καὶ θεὸς πάσης παρακλήσεως,(和合本译作:“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在这句话中,由于在ὁ θεὸς(神)与 πατὴρ(父)之间有一个 καὶ,就不能把πατὴρ(父)看作是ὁ θεὸς (神)的同位语(虽然二词是同格同性同数,指的是同一位本体)。ὁ θεὸς καὶ πατὴρ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µῶ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这个短语若译作“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和(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可能更合经文原意。思高本就保留了καὶ这个连词,把这节经文的前半句译成了“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和父”。
那么,在林后1:3中有没有同位语呢?当然有。真正的同位语是后半句ὁ πατὴρ τῶν οἰκτιρµῶν καὶ θεὸς πάσης παρακλήσεως(那位怜悯的父和赐各样安慰的神),这个同位语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和父”,描述为“发怜悯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前半句θεὸς 和 πατὴρ同用一个定冠词ὁ,后半句πατὴρ 和θεὸς同用一个定冠词ὁ。注意:同位语成分与其修饰的部分之间没有连词καί)。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将神和父用καὶ连接、并列的神学含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和“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指的虽是同一位,但两个名称的神学含义还是有区别的。主自己对这两个名称就有所区分。主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对门徒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翰福音20:17)这牵涉到三位一体中两个位格之间的关系,牵涉到道成肉身、作为完全的人的耶稣与神的关系。这问题太大,此处不能尽述。
三、基于以上两点,再对照原文看哥林多前书2:2的中文翻译,就会发现和合本的译文是更符合原文的。先看原文:οὐ γὰρ ἔκρινά τι εἰδέναι ἐν ὑµῖν εἰ µὴ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这句话可译作:因为我定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任何别的(事),除了耶稣基督,并且(进一步说就是)被钉十字架的这一位(耶稣基督)。
在这句话中,καὶ不是一个像“和”那样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当然也不可能是连接同位语的连词(因为同位语不用连词);这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连词后的部分是对连词前的部分的进一步强调和说明。圣经希腊文学者Archibald Robertson 和 Alfred Plummer指出,καὶ τοῦτον使被强调的点具体化,产生一种高潮的效果(参Archibald Robertson and Alfred Plummer,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f the First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in the se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ed. by S. R. Driver, A. Plummer, C.A. Briggs. P.31。又参《新约希腊文精华》,角石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6。页519。)。
林前2:2的翻译,除了要遵守文法原则,也要注意哥林多前书第1章所提供的背景。从经文背景看,保罗把十字架的道理(Ὁ λόγος ὁ τοῦ σταυροῦ,11:18)看作是对福音真理的最本质、最精当的概括,而十字架道理的中心和焦点,就是钉十字架的基督(Χριστὸ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 1:23)。他反复强调,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1:18),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的能力和智慧(1:24)。正是基于这些对十字架真理的领受,他在林前2:1-2中才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值得注意的是,在说到他没有用高言大智宣传神的奥秘时,使徒保罗用了ὑπεροχὴν λόγου(言语的高超)和 σοφίας(智慧)两个词来呼应Ὁ λόγος ὁ τοῦ σταυροῦ(十字架的道理,1:18)和Χριστὸν … θεοῦ σοφίαν(基督为神的智慧,1:24),意在表明用人高超的言语智慧,绝对无法讲明神救恩的奥秘,惟有知道和传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这是神的“道理(话语或道)”和“智慧”,才能揭示出这“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罗马书16:25)。
四、基于以上三点的说明与分析,我们认为和合本将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译作“并祂钉十字架”是合乎原意的译法。把καὶ τοῦτον译作“并祂”,也是比较凝练的译法。将这种表示递进关系的καὶ译为“并”或“并且”的例子,在和合本中还有很多。如马太福音16:21 Ἀπὸ τότε ἤρξατο ὁἸησοῦς δεικνύειν τοῖς µαθηταῖς αὐτοῦὅτι δεῖ αὐτὸ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µα ἀπελθεῖν καὶ πολλὰ παθεῖν ἀπὸ τῶν πρεσβυτέρων καὶἀρχιερέων καὶ γραµµατέων καὶἀποκτανθῆναι καὶ τῇ τρίτῃἡµέρᾳἐγερθῆναι(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被杀”(ἀποκτανθῆναι)前的καὶ译作“并且”就非常准确有力;它带出的信息是,主去耶路撒冷不但是要受“苦”,并且是要受“死”。又如马可福音6:42, καὶἔφαγον πάντες καὶἐχορτάσθησαν(NIV: They all ate and were satisfied.),这里的καὶ所连接的部分就是表示程度上的递进,所以和合本将其译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再如希伯来书12:14,Εἰρήνην διώκετε µετὰ πάντων, καὶ τὸν ἁγιασµόν, οὗ χωρὶς οὐδεὶς ὄψεται τὸν κύριον(“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这里的“并”也是很好的翻译。因为在作者看来,“追求与众人和睦”固然重要,但进一步说,更“要追求圣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这里的“并”(καὶ)就带出了一个神对祂子民的进一步的要求。当然,和合本中并非所有译作“并”或“并且”的地方都那么恰切;个别地方确实需要进一步修订。
五、如您信中所说,可能正是由于将οὐ γὰρ ἔκρινά τι εἰδέναι ἐν ὑµῖν εἰ µὴ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中的καὶ当成了连接同位语的词(容我再强调一下:同位语前不用连词,有了连词就不是同位语),吕振中译本和思高本都省略了这个十分重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καὶ,分别把这句话译成“因为我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这位钉十字架的”(吕译),和 “因为我曾决定,在你们中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这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思高译本)。这两种译法都把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译成了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的同位语。这两种译法虽然不合原文文法,但意思上都说得通,只是读起来不如和合本的译文凝练、准确和有力;并且καὶ后面的部分加强和说明前面部分的力量也大大减弱了。
顺便提一下,在现有的圣经中译本中,“圣经新译本”对林前2:2的翻译也欠准确。新译本的译文是:“因为我曾立定主意,在你们中间什么都不想知道,只知道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的事。”为什么会这样译呢?有两种可能:
(1)可能是把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中的τοῦτον 这个指代词,当成对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这一事件的指代,而不是看成是对钉十字架的基督的指代,所以译成了只知道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的事。从经文背景看,保罗用 καὶ τοῦτο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这个短语,是从林前1章23节的Χριστὸν 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而来的。所以τοῦτον在这里有着双重的指代含义:既是指代1:23中那位钉十字架的基督,也是指代2:2中καὶ前面的耶稣基督(Ἰησοῦν Χριστὸν)。
(2)也可能是受了2:2前半句中的不定代词τι(中性,意为“任何事”,anything)的影响,然后作出推论:既然保罗定意不想知道任何别的“事”,那么他想知道的就只有耶稣基督钉十字架这件“事”了。事实上,保罗的意思是,在钉十字架的基督以外,他什么都不想知道;他只传讲他所知道的这位钉十字架的基督。再者,ἐσταυρωµένον(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分词。意为“被钉十字架的”)所修饰的τοῦτον(这一个)怎么可能是指“事”而不是指“人”呢?“事”怎么可能被钉上十字架呢?所以,新译本对林前2:2的翻译,无论从希腊文法上或神学意义上讲,都值得商榷。类似的翻译还有“现代中文圣经译本”,不赘述。
以上几点,提出来与您在主内交通。也盼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予提醒。再次谢谢您愿意忠实于圣经原意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每个基督徒应该有的态度。
愿主的恩与你同在!
主内
王峙军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