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On]  |  [Register]  |  Gmail  |  yahoo!mail  |  hotmail  |  qq  |  雅虎天气  |  本页二维码
人类的罪恶,上帝的审判
———读创世记6:1-8
2020/9/17 18:14:12
读者:4706
■蒋虹嘉

生命季刊 第94期 2020年6月

人类的罪恶,上帝的审判  —读创世记6:1-8

文/蒋虹嘉

几个月来,新冠病毒从武汉开始,横扫世界各国各地。目前已经超过一千二百万人被感染,死亡人数超过五十万。如此全球性的瘟疫在近代历史上实属罕见。

以圣经的角度来看,瘟疫是上帝对人类之罪的审判。例如,上帝审判以色列人拜巴力、与摩押女子行淫,降瘟疫击杀了二万四千人(民数记25章)。大卫王数点百姓,得罪上帝,招致瘟疫的审判,死了七万人(撒母耳记下24章)。当上帝宣布审判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时,多次出现的一组词就是瘟疫、刀剑、和饥荒(例如,耶利米书24:10;44:13;以西结书5:12;34:17)。同样,启示录提到在教会时代,就是在基督第一次降生和第二次再来之间,上帝会使瘟疫、刀剑、和饥荒继续临到地上击杀世人(启6:8)。

这次全球性的瘟疫也令人想起创世记第6章,神宣布首次全球性的普遍审判—大洪水。让我们再次细读1-8节,明白为何在挪亚的时代,在人类如此早期的历史,上帝就要如此全球性地毁灭人类,除了保存挪亚一家。并了解洪水审判在当时的意义,在整本圣经里的重要性,以及今天的应用。

背景和内部结构

创世记叙述上帝的创造、人的堕落、上帝如何处理人的堕落、和亚伯拉罕及其后裔领受上帝圣约应许的故事。每一部分都以“……的后代记在下面”这一固定用语清楚标志出来。第6章1-8节处在对亚当的叙述结束、对挪亚的叙述开始之间(5:1,6:9),如同纽带连结这两个部分。前一章(第5章)叙述了从亚当、塞特、到挪亚的属神谱系(创5:1-32),与第4章提到的该隐这一不属神的谱系形成了对比。这对比为本段经文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铺垫。

本段经文(6:1-8)通过主角或叙事方式的切换可分为六个场景。

场景一是第1-2节,主角包括人和神的儿子们,以直接叙事的方式交代人物所做之事。

场景二是第3节,主角从人切换到神,叙事方式也从直接叙事切换到戏剧性叙事:神说了一番话来回应人的堕落。

场景三是第4节,主角和叙事方式都发生了切换:作者对“伟人”进行客观描述。

场景四是第5节,主角又切换到神,叙事方式则变成直接叙事。

场景五是第6-7节,当中仅有叙事方式的切换:从直接叙事切换到戏剧性叙事来讲述神的想法与话语。

场景六是最后一节经文,主角从神切换到挪亚,而叙事方式又切换回到直接叙事。

这六个场景组成了两个情节,相互平行,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情节一包括场景一、二、三,情节二包括场景四、五、六。情节一是神对人的初次裁决,情节二是神对人的最终裁决。

情节一产生的问题是,“神的儿子们”随意挑选人的女子娶来为妻,表现出一种普遍的淫乱,多妻变成了一种社会规范。而转折点是神对人的裁决:神决定为自己对人这种堕落的容忍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但遗憾的是,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婚姻上的不忠和家庭问题导致暴行的增多。

故事便发展到情节二,此时的问题是,人的罪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扩散开,地上满了人的罪恶。而转折点是神对人的最终审判:神要除灭地上的一切活物来将罪洗清,并拯救世界。神存留了挪亚这圣约谱系上的圣洁之种,从而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经文解释

这段经文比较困难之处是如何理解“人”、 “神的儿子们”、“人的女子们”、和“伟人”各指的是谁,以及为什么神“后悔造人”。有必要逐一解释每节经文,帮助我们更清楚明白经文的意思。

开篇(6:1a)便提供关于亚当后裔其中一支的一个重要信息—“当人在世上开始多起来”。  “人”指的是谁呢? 1首先,希伯来短语 הָֽאָדָם לָרֹב(“人多起来”)回应了神起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时,对人的祝福(创1:28同一个动词חקַלָ:增多)。因此,这表明了神的祝福。再者,希伯來詞 חָלַל 开始也出现在第四章末尾,塞特谱系“才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创4:26)—两节经文中都用到了这个词,《和合本》中这两节经文都没有翻译出这个关键的希伯来词。塞特的后裔因回转敬拜主耶和华,也开始经历到神对他们的圣约祝福。尤其是后分句(6:1b)强调的“女儿”( וּבָנ֖וֹת ),也是来自主耶和华的祝福之一。这是在回应神起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27)。所以第1节指的是塞特谱系的后裔。

第2节中的“神的儿子们”代表着不同于第1节中的“人”的另一群人类。鉴于本节经文是关于婚姻,可排除指“神的使者”(七十士译本的翻译),因为天使是“不娶不嫁”(太22:30)。在犹太教“神的儿子们”也指首领或君王(例如:诗篇82:6-7)是犹太用语,但在此不适用。“神的儿子们”指的是谁呢?他们是那些吹嘘自己是“神”的属该隐谱系的后裔2。 该隐按着自己儿子的名建造了一座城(创4:17)—这是人的殿或庙宇。该隐一族便是这城里的人,他们信靠自己而不信靠神。“神的儿子们”暗含了“像神”这层意思;但用到该隐一族身上时,则回应了蛇在诱惑夏娃之时虚假的断言:“你们便如神……” (创3:5)。

该隐一族的犯罪方式与亚当及夏娃的类似。他们“看见”塞特一族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这些行为正是夏娃的行为——看见(果子悅目)就摘下ראָה לָקַח。“娶来”和“摘下”在原文希伯来语中为同一个动词לָקַח:“拿来”或“取来”。这里涉及的伦理问题,导致了亚当后裔中两条对立谱系之间的张力。塞特一族是属神谱系,而该隐一族则是不属神的,两族之间的通婚会败坏属神谱系。此外,该隐一族似乎并没未与塞特一族达成一致就娶了其女子3 ——因为他们“随意挑选,娶来为妻”。这还导致了一夫多妻,这可能是该隐一族内常见的一种习俗。

在这个多面性的问题之后便是转折点(第3节):一个直接引语带出了主耶和华对人的定罪。神的话语有能力定罪,也有能力拯救。《和合本》的翻译是“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希伯来原文中יָד֙וֹן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意思是“居住”,另一种意思根据该词的词根为动词דִּןי“审判”,译为“与……相争”(例如《新美国标准圣经》NASB的翻译:“My Spirit shall not strive with man forever”“我的灵就不永远与他相争”)。由于本段经文集中在“审判”这一主题上,该词主要的意思是“与……强调的是伦理层面,而“住在”仅强调身体层面。 4神的灵不再与人相争,从而神不抑制人的罪长达120年。这样,人的败坏将是彻底的,理所当然要受到最后的审判。这一解释符合彼前3:20的评述: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罗马书说,当神任凭人随自己的罪恶意愿行事时,也就是神审判的一种方式(罗1:24,26,28)。

第4节中提到的“伟人”נְּפִלִים表明当时的伦理危机依旧没有解决。“伟人”指的是谁呢?“伟人”נְּפִלִים的含义与动词נָפַל落”有关联。这些人更像是指该隐一族(神的儿子们);他们吹嘘自己是“上古英武有名之人”。讽刺的是,不管他们是否英武有名,在神的眼中他们不过是属乎血气的人(第3节)。 5由于该隐与塞特两族之间的通婚还在继续,通婚而生出的“伟人”还导致地上满了暴行,因为这些人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 6地上满了强暴在6:11-13得到印证。希伯来原文中强调“甚至在这以后”这种通婚仍旧继续。《和合本》没有翻译出甚至”( גַם)这个词,只说“后来”。在神说出裁决(第3节)之后,人的罪恶依旧继续。与“后来”相对的“那时候”很可能指在神做出裁决之前,而不是指大洪水前夕,因为在大洪水中只有挪亚以及家人得以存留,其余的人都被洪水灭绝了。

故事发展到情节二。第5节与第1节平行,但表现出人的罪恶更严重了。这种评价不再是叙述者眼中的评价,而是神眼中的评价,神是“看”与“说”的主体。“终日所思想”、“尽都是恶”(直译:“人心中终日思想的每一个意图都是恶的”)这样的措辞描述出人的全然败坏。正如诗篇14:2-3所说:“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也如耶利米书17:9所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神会容许这地被人的罪恶彻底毁灭吗?神对人的全然败坏作出三个个反应(第6-7节),从而构成了情节二当中的转折点。第6节先描述神的两个反应—“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这是否意味着神改变了自己的意念?圣经中其它经文告诉我们,神是不变的,祂的意念也不改变(例如:玛3:6、民23:19、撒上15:29)。另一方面,这些描述不仅仅是拟人法,而是在描述神与祂所造的人之间的圣约关系。类似这样的经文都是神通过“关系性”特征来启示自己7。

神的圣约特征(与被造界之间的关系、相对的)与神的本质性特征(本体性的、绝对的)有所区别,却是一样真实;前者是后者的一种表达。例如,神对罪人的愤怒(圣约特征)是神的圣洁(本质性特征)的表达。正如查纳克(Charnock)的评述:“神是不变的,无论是从对被造物的爱变成对他们的忿怒,还是从忿怒中恢复平和。这些例子中的变化是在被造物身上的变化;照着被造物自身的变化,被造物对神的关系就显出各样不同的特征。” 8

在创1:31中,当神完成了自己的创造时,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但此时,神所看到的乃是地上满了人的罪恶(6:5,11-12),祂便心中痛苦愤怒—这是何等生动的描述!勾画出当神看到原本照神形象所创造的人、却悖逆神而导致如此恶劣的改变时所做出的反应。

接下来是神的一段直接引语(第7节),与情节一(第3节)的直接引语平行。神宣告审判的第二部分,也是最终的裁决。神的第一部分审判是在第3节,用于告诫人:在大洪水到来前、还有120年的时间可以在神面前悔改。两处引语都是关于同一个即将来临的审判,都表达了神关于自己行动的应许。第一处引语是以否定语气(“我的灵就不”),第二处引语表达更为积极的行动(“我要除灭”)。当提到人的时候,也一同提到了走兽、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一共四种活物—对应创1:26描述的神所造地上活物的几种类别(海里的鱼除外)。神要将这些“从地上”除灭,清楚表明大洪水中所应验的普遍性毁灭(创7:19-22)。创7:23便是在陈述这一应验,创6:7和7:23都用了同一个动词“除灭”(מחָה)。

这一普遍性审判将有助于把罪从地上除尽。然而,这是否也会将蒙神拣选的谱系连同不属神的谱系一并毁灭呢?创3:15神救赎性的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又当如何看待呢?这应许会应验吗?神会把女人的后裔与蛇的后裔一并毁灭吗?解决的方式在第8节:引入挪亚作为焦点,与那些要被灭掉的形成对比。“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挪亚是塞特的后裔(第5章)。接下来的经文描述挪亚是当时世代中的完全人,是与神同行(创6:9,7:1)。故而,本段经文以一个解决方式结尾:神要通过普遍性审判来洁净全地,但要存留挪亚以留下余种,大致说来是为了人类,具体说来是为了属神的谱系,即:蒙拣选的圣约子民。

主题和要点

人的败坏是创6:1-8所要突出的主题之一。这种败坏表现于人的自夸(被讽刺地称为“神的儿子们”)以及人随从自己的罪恶欲望。罪引发了伦理灾难,包括淫乱、多妻、和暴行。对神的不敬虔产生出了各样的罪恶。罪甚至借着通婚玷污了塞特的属神谱系。起初照神形象被造的人变成了完全罪恶的人。

人的全然败坏(创6:5“人心中终日思想的每一个意图都是恶的”)势必导致神的审判,以此来除去罪并洁净全地。神的裁决是:全球性地除灭地上一切活物。然而,神的审判和救恩是并行的。神应许毁灭一切活物的同时,也对挪亚这位在当时世代中唯一在神眼前蒙恩的人保留了救恩。因着神自己对选民的圣约应许,挪亚被神拣选而得以存活。

本段经文突出了人的罪恶和神的特定回应,以此向我们表明了神长久忍受着人的罪。神容忍着挪亚世代的罪恶之人,给他们120年来悔改。由于人的罪恶,神的心中深深忧伤忿怒。创世记的写作者用表达人类情感最强烈的词来描述了神的反应。神对人的罪长久忍受,表明了神对自己所造万物的圣约之爱和怜悯。神从未忘记过照自己形象所造的人。神的最终目的是救赎而不是毁灭,正如本段经文的末尾所表明的,神存留挪亚作为圣约子民的余种。

本段经文在整本圣经里的重要性

创6:1-8表明了罪的动态发展。罪从亚当在伊甸园的第一个悖逆行为开始(创3),在该隐杀死自己的兄弟亚伯之时延续,并扩散进入到亚当的家族当中(创4)。从该隐到其后裔之一拉麦,罪日益严重起来,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创4)。该隐杀了一个人,而拉麦杀了两个人。拉麦还娶了两个妻子。到了创世记第六章中的世代,罪所导致的恶行,严重恶化到了全社会性的多妻与暴行。蒙神拣选的塞特谱系再也不能保护自己不受到这些罪恶的强烈影响。尽管有了神的审判,发生了大洪水,罪依旧没有被彻底根除。从接下几章中我们了解到,罪残留在挪亚的家中。神的选民以色列人也依旧因自己的罪而堕落。最终,罪的问题在十字架上由基督解决了—他通过自己代替性的赎罪,将自己的子民从罪中救赎出来。通过基督,神成就了新的创造。

神在创世记第六章所宣告的对罪恶的审判,不仅反应了神对创世记前几章自伊甸园起的各样罪的审判,也成为了在此之后整个救赎历史中,神施行审判的一个样本。以色列百姓在出埃及时,红海的水把埃及人统统冲走。在对付迦南人时,神吩咐以色列百姓将信异教的迦南人“全然涂抹”(出17:14)。当提到大洪水作为神的一种普遍性的审判方式时,使徒彼得告诫那些好讥诮的人,说:“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借着水而成的地。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彼后3:5-7)。

今日的应用

创6:1-8中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应该成为对所有人的提醒(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神绝不会对人的罪恶毫无反应。挪亚时代的伦理危机(婚姻不忠、淫乱、暴行)同样威胁着今天的世代。神没有创造新冠病毒,它是人堕落犯罪的产物;但是神借着这个病毒审判世界。对神及其审判的敬畏,必定会使人悔改并远离罪恶。作为信徒,我们绝不应当低估罪的权势和影响,尤其是与非信徒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在挪亚时代属神的塞特谱系被不属神的该隐谱系所污染。试探的危险是格外真实,信徒在每天的生活中面临着向非信徒及其价值观妥协的压力。但同时我们应当信靠神在圣约中的信实—祂已借着自己独生爱子、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宝血将我们救赎,因此也终将救我们脱离这个败坏的世界。我们的盼望在于将来的新天新地,在那里没有罪,也没有死亡!

注:

1见G.J.Wenham所著的Genesis1–15.WordBiblicalCommentary1.(Waco,TX:WordBooks,1987).

2见M.G.Kline所著的KingdomPrologue:GenesisFoundationsforaCovenantalWorldview(OverlandPark,KS:Two-AgePress,2000).

3同上.

4见GeerhardusVos所著的BiblicalTheology:OldandNewTestaments(Edinburgh:BannerofTruth,1948)。

5见Wenham所著的Genesis.

6见Kline所著的KingdomPrologue.

7见K.ScottOliphint所著的TheMajestyofMystery:CelebratingtheGloryofanIncomprehensibleGod(LexhamPress,2016)第112-143页.

8见StephenCharnock所著的TheExistenceandAttributesofGod,2vols.(GrandRapids:Baker,1979)1:345.

蒋虹嘉 毕业于在费城的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现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