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Z教会2007福音大会暨宣教200周年纪念大会,这次会议虽然只有一天两夜,它却是意义重大,它是Z地区各县教会的同工们25年来第一次重新坐到一起商讨福音工作,它是Z教会今后的合一和福音拓展的起点,它将作为一个转折点载入Z教会的史册。这一天两夜对我来说也是人生一个重要时刻,我再一次被先辈们的舍己宣教精神所感动,愿以先辈为榜样,献身于从神而来的文宣使命。
第一天晚上聚会前先唱诗歌:“背着简单的行囊,放下一切的梦想,踏上这条宣教的道路……”是的,二百年来的宣教士们都是这样背着简单的行囊,背井离乡,来到我们中国的。他们一切都是因着爱。我一边唱,一边看着手里的一本宣教特刊,这是特意为本次大会赶出的。一张张照片讲述着当年来华宣教士们血与泪的见证,虽说我在电脑里曾看过这些照片,但现在再次看到它们时,我仍感到心里无比的忧伤。这些照片中有一张是第一个殉道的来华宣教士,美国参议员的儿子娄理华,因参与翻译中文圣经往返于沪宁之间,1847年在航行途中被强盗杀害弃尸水中,年仅28岁。风华正茂,却死在异国他乡,死在罪恶的刀下。另一张是“欧柏林团队”中艾牧师原配所生的被杀死的四个女儿,照片上四个小姑娘像四个小天使,看着她们我就想起自己的女儿(当我写这篇文章时,女儿就在我的身边,忽然我觉得女儿和照片里前面的那个孩子真像,我就和她讲这个故事,我认为有必要让她知道,在一百多年前,这些和她同年龄的孩子曾经为了传福音给我们中国人而被我们的祖先杀死)。而这位艾牧师(艾伟德)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里记载他对山西阳城的县长所说的一句话:“请从这窗口望出去,那身背重担、走起来摇摇欲坠的苦力夫,再望过去,那田野的农夫、茅屋内的女人、还有赤身露体饥饿的孩子,啊!这些穷苦、忧伤、饥饿的人们,绝不是上帝的意思,上帝要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了希望和喜乐。”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有着怎样悲天悯人心肠的人啊,因着这句话,我记住了这个人。就在几天前我才知道他和四个女儿(可能还有他的第二任妻子)都死在义和团的刀下。还有一张是河北获鹿青一家,他们的一个女儿永远失去了。我想,每当他们夫妻俩看到活着的女儿,想起失去的女儿时,心里该是多么的想念(我不说“忧伤”,因为在天家他们必会团圆)。每个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以前没有这种感觉,只有当我作了父亲,有了舐犊之情后,每逢看到别人家庭的不幸就会无比的同情。而这些宣教士们却是因着救我们同胞灵魂而遭遇这些人为的不幸。这两个家庭所遇到的不幸只是庚子之乱中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浩劫中,各差会的宣教士共有188人殉道,其中相当部分是宣教士的子女。想到那段凄风苦雨的日子,我的心无比沉重:我们的同胞作了什么,连手无寸铁的传道人都要杀,连天真烂漫的孩子都不放过,我的心在哭。
是的,他们是以泪以血以生命,来传福音的。他们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知道可能临到他们的是什么。但他们却义无反顾,他们却甘愿摆上。戴德生在大女儿患脑膜炎快要死去的时候,坐在她的旁边写信给在英国的同工说:“纵然知道这里的环境、人事和气候,我还是把我挚爱的妻子、亲爱的儿女和我自己,奉献在祭坛上,为神做工。”这是一种怎样的决心啊!
证道之前,讲员带领我们唱圣诗:“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我众罪都洗清洁,唯靠耶稣宝血!”热泪再次涌流,哦,主啊,你十字架的爱是何等伟大的爱,为着我们的罪,你甘愿死得如此痛苦,我怎能忘记你的十字架?十字架啊,十字架,我实在是唱得太少了,我实在是纪念得太少了。我上次纪念时流泪距离今天有多长时间了?为什么我的心会如铁石,面对这么大的爱却无动于衷?主啊,没有你的爱,没有你的十字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200周年纪念大会啊。
讲员传达的信息主题是十字架。他指出宣教的中心是十字架,只有高举十字架,我们才能真正宣教。是的,十字架是宣教的中心,是宣教的内容,是宣教的目的。正如保罗所说的:“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哥林多前书2:2)知识这么高深的保罗到希腊文化的发源地哥林多宣教时,他不用高言大智对他们宣传神的奥秘,而只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们今天宣教岂不也应该是这样吗?我们宣教是做什么?是宣扬那钉十字架救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耶稣基督的美德,而不是去占自己的地盘,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果。正如当年内地会戴德生牧师所讲的:差会只是脚手架,当房子盖好了,脚手架就要拆掉了;宣教士们到中国来,并不是要做中国教会的太上皇,而是为了建立中国教会,并帮助中国教会。宣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位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而心满意足,如果主看到的是大家在争地盘,祂如何心满意足?是的,每个宣教的人都应该回到十字架下,看看自己宣教时所做的一切是否合乎神的心意,看看自己的旧人是否已被十字架钉死,只有经过十字架的人,才配来宣教。
证道结束后,我们回顾了中国教会和Z教会的历史。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回顾中,我们看到马礼逊牧师伟大的一生,我们再一次重温戴德生牧师四代对中国的挚爱和服事,我们也详细了解了第一个到Z市的宣教士的感人事迹。
缅怀先辈,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能有所醒悟,我们作了什么?我们付出了什么?缅怀先辈,是为了让我们能承前启后,能接过前代留下的接力棒,也成为后人的榜样。
我感到惭愧,因为从前的我宣教的心志是多么强烈,只是今天这心志已经渐渐冷淡,因着无法走出去,我对灵魂也越来越失去负担。但在此时,我清楚了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是什么,我还可以写,我可以用笔为基督传扬福音,文字福音工作同样是重要的,而且它可能会有更大影响力,正如李提摩太所说:“要把福音传遍中国,文字而外,没有其它捷径。”我感谢神使我今天能走上文字事奉的道路,而我也下定决心,要用毕生精力来开展文字福音工作。
第二天上午我们看了两个录相内容,一个是河南艾滋病村的见闻,一个是这个村里的聚会点。河南艾滋病患者是最多的,有人甚至说河南的艾滋病将可能成为中国的国难,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我早在04年就从报纸上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对他们特别有负担,这次亲眼看见一个个悲惨的家庭,一座座田野上的坟墓,一双双充满企盼的眼睛,我的心飞到那遥远的中原,我和那几个在亲人坟前痛哭的孩子同哭,和那个说想妈妈的女孩同哭,我真想现在就到那里,告诉他们耶稣是他们的希望,让他们破碎的心得到十字架爱的安慰。我看到在这个唯一的聚会点里,一个个信了主的艾滋病人唱诗、祷告、受洗,他们因着基督的爱而有了喜乐,不再惧怕死亡。我也看到一些姐妹被神大爱感动去服事这些绝望的人群,她们的爱心令人钦佩,她们是效法那些宣教士,更是效法这位钉十字架的宣教士——耶稣。耶稣在马太福音里所说的话:“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病了,你们看顾我……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马太福音25:35-40)这句话曾经让多少人去服事最底层的人,去关怀最贫穷最可怜的人,今天巴不得也感动我们这些生活舒适安逸的基督徒,能走进那些弱势群体里,把福音传给贫穷的人,而在他们中间宣教往往也是最有果效的。
下午的分组讨论前,我们又看了一个录相,是关于西北灵工团到新疆宣教的事迹。张谷泉牧师于1946年在山东潍县设立灵修院,圣灵差遣他们到新疆,他们就顺服,全体人员共115人到达新疆哈密。1951年逼迫来临,52年张谷泉被捕,56年死于狱中,年仅36岁。采访张师母时,她唱起了《我已撇下凡百事物》这首歌。赵君影牧师写的这首歌,曾经感动了那个年代的人,今天仍深深地感动着我。灵工团全体人员是“破产”跟随主,撇下一切田地、房屋、财产,甚至生命也愿意为主而牺牲,正如这首歌所写的。看着九十一岁的张师母一边流泪一边唱着这首歌,我心里默默向主祷告,主啊,我也愿意这样为你而撇下,为了福音,没有什么是我所不能为你撇下的。
分组讨论开始时,同工们唱起了那首曾经一次次感动我们的诗歌:“因为我们先听见天上的呼召,从此就不能与世人来比较,如果我们不爱自己的同胞,愧对殉道的神仆,愧对众多忠仆。我们同样挣开家园的羁绊,主啊,一颗心只有你知道,我们切切盼望中国教会复兴,哪怕在世的日子被你减少。”是的,如果我们不爱自己的同胞,如果我们还这样懒惰、这样单顾自己,真是愧对先辈,愧对耶稣基督的救恩啊。
在讨论时,一位同工讲到马礼逊到中国时,热泪盈眶,他问道:“马礼逊为什么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到中国来?”这对我们每个同工都是一种拷问。我们真的很少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以为这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我们的同工也常常到外地去传福音,我们却很少设身处地地想象马礼逊以及那个年代的人到中国所要碰到的问题。
十九世纪的英国,和当时的中国相比,真如同现在我们这里与西藏相比,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管是文化背景、还是生活习俗,不管是宗教环境,还是气候环境,西方人到中国来都是极难适应的。但是,这些外国人却甘愿踏上这条艰辛的道路,在中国扎下根来,几十年如一日。难道他们都是在本国混不下去了?难道他们都是喜欢云游四海的人,像现在很多西方人到香格里拉去吗?今天叫我们到西藏去,一辈子住在那里,死在那里,葬在那里,会有几个人肯去?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
有同工也谈到我们这一代最缺失的是心志,是为主受苦的心志。当年西北灵工团他们能做到的,我们这一代根本不可能作到,愈是富足的地区,愈是难以派出长期在外的宣教工人。这是事实,因为我们所传讲的信息,很少涉及十字架、爱的牺牲,所以我们会一代不如一代。只有真正回到十字架下面,被主爱所激励,才能产生宣教的热忱、动力,才会有一大批的宣教士走上禾场。
讨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在我们应该为宣教而合一,Z教会应该成为一个宣教整体,应该有国度胸怀,应该同心合意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协力。感谢神,在后来的汇报及总结中,每个组都表达了这种心声,并同意尽快开始筹备合一宣教的事宜。我想,这首先是圣灵的感动,同时也是先辈们那种爱的感动,在这种爱前面,没有一个人会拒绝走这条合一宣教的路,没有一个人会再坚持自己的成见。感谢神,这次聚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次聚会真的是Z教会的一次盛会,一次关键性的聚会。
这次不管是讲道还是录相或是讨论的内容,都有一个无形的中心,一个无形的主题,那就是十字架。这是圣灵在这次大会中的引导。我看到十字架与福音工作的关系,十字架就是牺牲,舍己。基督若不选择十字架的道路,祂就不能救世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要传的福音;我们今天若不走十字架道路,同样也不能传福音救灵魂。十字架是每个神儿女必须经历的功课,我们要有基督的心,为别人愿意牺牲自己,舍去自己。没有背十字架的心志(为主受苦),没有钉十字架(把自我、旧人、世界钉十字架)的决心,我们如何能为主尽忠?我们如何能撇下鱼网成为一个得人的渔夫?我们又如何能在工作上讨主喜悦得主称赞?这是我对这次大会信息的一个总结,我想这也是许多与会同工的共识。
我感到自己是何等有幸,上帝让我能够有份于200周年的纪念大会,能在这样的聚会里和这么多同工一起来为着Z教会的前途在神面前祷告、商讨。但愿这次聚会会让上帝的心意得到更大的满足。
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去开展文宣工作,我想,无论如何我都会做一些事的。我也相信,这次与会的同工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下山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山上开会火热不等于山下传福音时也火热,山上的美好愿望也不等于山下工作时的实际情况。山下,万家灯火,它却是花花世界,是充满引诱的名利场,每个基督徒都是处于一种激烈的争战中,一种矛盾的状态中。如何让我们的教会成为一个非拉铁非教会,而不是老底嘉教会,成为一个儆醒预备的教会,而不是沉睡懒惰的教会,这是我们每个同工当务之急要思考、要回应的问题。我们行动了,我们也要把每个信徒都动员起来,带领每个信徒一起传福音。如何把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付诸行动,这是每个同工肩上的重任。任重而道远啊!
流泪的感觉比欢笑的感觉更好,在这次聚会中,能一再地流泪,表明了今天宣教的火在神的儿女们心中焚烧,在中华大地上焚烧,这火一定会成为燎原之火,使整个中国成为基督的国。
拿弗他利 中国大陆基督徒。
--------------------------------------------------------------------------------------------------------------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本刊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转自www.cclifefl.org,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本刊文章进行任何删改。本刊的印刷版(Printed copies)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欢迎个人或团体订阅。请参考回应单。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本刊书面许可。
本网页由生命季刊设计维护,请尊重本刊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