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对神的话有信心
——参加第15届传道人退修研讨会感想
文 | 周屈刚
《生命季刊》第104期
点击阅读关于第15届传道人退修研讨会的报道👇
作艰难世代的守望者(含音频)
本文音频为慕溪弟兄朗读:
传道人退修研讨会的前身是“大陆基督徒灵命与使命研讨会”,我已经参加过几次。虽然规模不大,但每次都收获很大,这次也不例外。谨在此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在这次研讨会中的得着,以飨读者。
直面实际的挑战
会议有两个基本主题,如何面对事奉中的实际问题和如何在末世持守真道。这两个主题结合的非常好,非常切合传道人的实际需要。刘传章牧师特别讲到了如何面对事奉中的挫折。他以列王纪19章里的以利亚为例,阐述了复兴的转变过程: 肉体的满足:起来吃吧 (5, 7节);心意的倾吐 (4节);看见希望(8节),找到目标(9节),真实经历神(11-12节),重新受命(15节),同工的支援(18节)。对今天的传道人而言,重要的就是要像以利亚那样,在主里重新得力,听主微小的声音,重新开始。

小组研讨会(Panel Discussion)的内容也非常实用。在问题解答中,吴继扬牧师深刻地点评了目前某些教会评估牧师和签订合同的作法。牧师也是罪人,的确需要一定的监督。但是,每一年或两年评估牧师(evaluation)和签订合同的作法并不可取。首先,这没有圣经依据。其次,这对传道人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无谓的压力,反而严重影响事奉。第三,从实际效果看,这样的评估造成传道人更换频繁,甚至教会没有传道人,最终是教会荒凉,神的家受损。吴牧师根据圣经,根据他事奉主三十几年的经验,以爱主的心,以爱教会的心,讲得非常诚恳和直接:凡是采取这种作法的教会,等于是上了神的“黑名单”,神是不祝福这样的教会的。他提醒传道人如果到一个有这样作法的教会事奉,一定要先与教会沟通好,改掉这样的作法。否则,事奉一般不会长久。
有的同工可能认为:“为主受苦好啊!传道人在评估一事上受点苦算什么啊!是应当的,是好的,要感谢主才对。”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属灵,其实不然。首先,神的旨意是让我们为义受苦,不是自讨苦吃,不是苦待己身,不是徒然受苦。其次,受苦不是让别人受苦。第三,受苦不是让传道人受苦。圣经的教导是“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提摩太前书5:17)。“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哥林多前书9:14)亏待传道人,是神不喜悦的。圣经里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四十二个童子(或译:少年人)戏笑神的先知以利沙,结果被神咒诅,就被母熊撕裂(列王纪下2:23-24)。
当然,毋庸置疑,在末世也有许多假先知、假牧师、假教师,教会不得不防,或者说防不胜防。所以,关键不是要不要监督传道人,而是怎样以合宜的方式监督传道人。那么,教会该怎样监督传道人呢?吴牧师的建议是传道人自己要自我反省,主动评估自己,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定期向教会或同工沟通事奉的成败得失,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没有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做不了,需要帮助等等?
刘传章牧师也分享他曾经事奉的教会“评估牧师”的方法:同工一起吃饭,当面沟通,而不是采取社会上评估打分的作法。另外一个方面,传道人的教导如果违背基要真理,传道人如果有严重的道德问题,比如金钱问题、不正当男女关系等,教会当然要面对和处理,但是“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提摩太前书5:19)。处理要以合宜的程序和方式处理,而不是视而不见,不处理,或者众说纷纭,乱处理。“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书14:40)。
.jpg)
会上一位弟兄问:他们教会第一个牧师有讲道的恩赐,却没有探访的恩赐,被离开了;第二个牧师有探访的恩赐,却没有讲道的恩赐,也被离开了,现在教会没有传道人,该怎么办?该请什么样的传道人?刘传章牧师说没有一个牧师是十项全能,拥有所有的恩赐。事奉不是一个人做所有的事,而是要互相配搭。如果牧师没有探访或关怀的恩赐,他可以找一个有探访或关怀恩赐的同工。这位同工可以告诉他谁需要关怀或探访,或者带着他一起探访。
回到事奉的焦点
王峙军牧师分享了三堂信息,都是关于如何持守真道的。一堂信息是《荆棘中的先知》,经文是以西结书第二章。他特别指出:作为蒙神呼召的传道人,在艰难的事奉环境中,在悖逆的人群里,传道人最应该做的,就是传讲神的话。别人听与不听,不是传道人能够左右的;人对神话语的态度与回应,是在神的掌管之中。传道人要做的,就是要忠心传讲神的道。即使别人不听,当传道人忠心传讲时,人们可以“知道”有神所呼召的牧者在他们之间。忠心的牧者本身就是基督的见证,正如使徒保罗所说,“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哥林多后书4:1-2)。忠心传道,这是神对牧者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呼召,这是牧者事奉的焦点。牧者要特别警醒,不能让其它任何事情牵引或影响,偏离了这一焦点。

王峙军牧师根据神的话,也一针见血地讲述了传道人事奉的环境:“有荆棘和蒺藜在你那里,你又住在蝎子中间”(以西结书2:6)。王牧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很形象的概念:“软环境”或“软逼迫”。从表面看,可能没有任何北美的传道人被荆棘、蒺藜、蝎子所包围,但是从本质上看,目前可能存在一种如同荆棘、蒺藜、蝎子般的“软环境”或“软逼迫”:“没有悔改、三观未改、不冷不热、没有使命意识、对神的道没有感觉没有胃口、对主的教会没有委身、没有和基督建立起真实的生命关系。”
我深有同感。记得我刚去一个地方事奉的时候,灵修正好读到以西结书第二章。当时的感觉是:感谢主,我没有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弟兄姐妹都很爱我,同工们都很火热啊。经过几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我才发现神话语的宝贵。王牧师说:神呼召先知时,会事先把事奉环境的真实状况,告诉蒙召者,让蒙召者自己先有心理准备,正如我们的主呼召门徒背起十字架跟从祂一样。神所呼召的不是盲目跟从的糊涂人,而是知道代价仍要跟从的清醒人。事奉是一场属灵的争战,要直面自己的罪、别人的罪、教会的罪、社会的罪、国家的罪。所以,受苦是难免的,也是神的命定。
这一堂信息中最打动我的是:要对神的话有信心。当别人不听时,传道人很容易失去对神的话的信心。为了要让别人听,为了要让别人来教会,传道人就面临这样非常现实的试探:要在神的话里加上其它吸引人的东西。王峙军牧师称这样的做法为“按摩宗”,让人舒服,却不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能满足人灵魂深处的需要。我扪心自问,我相信神话语的大能吗?我相信圣灵的恩膏吗?我相信神的应许吗?—耶和华应许说:“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赛亚书55:10-11)
王峙军牧师的另外一堂信息是“吃书卷的守望者”,经文是以西结书第三章。“吃”这个字在这处经文里,连续出现了五次。吃表示了基督徒与主的生命关系,也是传道人传讲的内容。王牧师指出,只有传道人自己“吃书卷”吃得强壮了,吃得明白了,吃得健康了,吃得勇敢了,才能完成神的托付!这是事奉的基础和前提,传道人是先得,后给,不得就不能给,不吃就不能传。所以,一定是先祷告,再作工;先密室,再工场;先得力,再给力;先被神服事,再服事人。当然,这些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都是不可或缺的。
王牧师也指出,作一个守望者,仅仅吃书卷是不够的,还要有“险恶事奉环境中所需要的坚强”,就是“脸硬”和“额硬”。这样的坚强不是来自自己,而是从神而来。神说:“我使你的额像金钢钻,比火石更硬”(以西结书3:9)。有了神所赐的刚强,先知才不至于惊惶和惧怕,才不至于沮丧和灰心。
以色列人虽然是悖逆之家,虽然“额坚心硬”,然而神还是爱他们,没有弃绝他们,不断差遣先知到他们当中。传道人现在所面临的事奉环境是不是悖逆之家?是不是“额坚心硬”的人呢?当代的传道人是不是领受了与以西结类似的呼召呢?主耶稣所事奉的不是义人,而是罪人。学生不能大过老师,传道人怎能例外呢?无论别人听还是不听,传道人都要向他们讲说,都要完整无误地把神的话传讲出去。
另外,蒙召的传道人也拥有守望者的责任。当披着羊皮的狼进入羊群时,当错谬的教训在教会中流传时,传道人要警戒羊群,保护羊群,指出错谬,不让羊群被领上歧途。在末世的争战中,属灵的分辨力是传道人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否则就很可能敌我不分,引狼入室。用刘传章牧师的话讲,就是传道人不仅要学道、听道、行道、守道、传道,还要“霸道”,在真理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明察秋毫,不能妥协。
在这一堂聚会中,圣灵的工作非常明显。经过一天紧锣密鼓的聚会,到了晚上我已经是筋疲力尽,头昏脑胀,但是一坐下来听讲道,却非常清醒。信息之后王牧师呼召,大家争先恐后祷告回应,许多人流泪呼求。我也想祷告,最终还是让给了别人。
经历属灵的团契和肢体的爱心
传道人怎样直面实际的挑战?怎样回到事奉的焦点,持守真道?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属灵的团契,而不是一个人争战。这次会议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恰恰就是属灵的团契。据会议的同工讲,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大约七十几人。虽然人数不多,但难得有这么多牧者聚集在一起,我看大家的沟通都很热烈和亲切。我自己与几位牧者的交谈对我也有很大的鼓励和安慰。遗憾的是,大会的日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常常正聊到半截,就不得不进去开会。

会后部分与会者参观“方舟博物馆”
这次会议的具体安排也很强调属灵的团契对事奉的重要性,专门有一堂研讨会,研讨传道人的属灵团契和监督,正如主耶稣差遣门徒,都是两个两个出去。保罗出去宣教,既是圣灵差遣,也是教会差遣;有神的护理,也有教会的祝福、代祷和属灵的遮蔽;并且保罗不是一个人出去,而是一个团队。在团队里,保罗有属灵的老师、属灵的监督、属灵的同伴、属灵的学生。这是一种立体的关系。其中,属灵的传承也非常重要。保罗嘱咐提摩太:“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摩太后书2:2)。保罗自己也很注重属灵的传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悉心培养了提多、提摩太、路加、亚居拉、百基拉等。圣经里类似的例子还有摩西和约书亚以及以利亚和以利沙等。
刘传章牧师通过自己的见证,鼓励传道人和基督徒要有属灵的团契。他有一次去日本短宣,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上、情感上、灵里面都陷入前所未有、难以言状的低谷。当时刘牧师和刘师母的感动是:一定要找人谈一谈,一定不能再自己闷在心里。他们就给教会的一位长老打了电话,见面聊了聊。虽然没有聊什么具体的内容和事情,但见面之后,神就带领他们从低谷中走了出来。感谢主。
这次会议特别为属灵的团契提供了一个平台:“基要福音派传道人联盟”。联盟除了持守基要信仰,在大是大非的议题上表达明确的立场之外,联盟还注重传道人本身的建造和事奉,以及彼此之间的交通分享,是一个属灵的团契。传道人往往是孤单的,联盟的作用就是为一批持守真道、同走天路的传道人提供了一个彼此建造的平台。在联盟里,传道人可以共享很多属灵的资源。尤其是在末世的争战中,我们不仅要有属灵的老师、属灵的监督、属灵的同伴、属灵的学生,还要有属灵的战友。

联盟的同工回顾了联盟成立一年来开展的多项事工,也展望了新的一年计划要开展的新事工,比如举办区域性的实体聚会,以加强牧者之间的连接和团契。有负担的传道人想更多了解“基要福音派传道人联盟”,请电邮:Femaoct2021@gmail.com. 联盟的神学立场,请参见《生命季刊》总第100期:/View/Article/10335.
这次会议让我非常感动的另外一点就是弟兄姐妹的爱心。辛城华人教会为会议提供了场地,提供了美味的中餐,负责来回机场的接送等。许多弟兄姐妹前来服事我们。教会的吴继扬牧师在本次会议中也分享了信息,参与了研讨会的研讨。教会的另外两位牧者刘江华牧师和杨洋牧师也来到我们当中,并且参与了大会影响投影、接送等各项服事。入住的旅馆离机场大约有50分钟的车程,接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负责安排和协调接送以及住宿的Bill弟兄,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和他的太太一直在旅馆的前台,帮助与会者入住,解决我们的实际需要。我离会的那一天,Bill弟兄不仅为我们安排好了车,而且早晨4点就来到旅馆,送我们上车。还有一些牧者和家庭留下来,参观了当地的“诺亚方舟”和“创造博物馆”。
感谢神,每一次聚会都是神的恩典,每一次聚会都经历神的恩典,每一次聚会都饱得神的恩典。感谢弟兄姐妹的爱心付出,也把荣耀归给神。
屈刚 传道人,现居北美,参与牧会与圣经翻译事工。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