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日祈祷文
我们愿在万民中述说你的奇事
文/生命季刊编辑
《生命季刊》第97期
慈悲的父,满有恩典怜悯的主,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愿在列邦中述说你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你的奇事。因我们的神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你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
主啊,这世上的“神”都属虚无,唯独你创造诸天。有尊荣和威严在你面前,有能力和喜乐在你圣所。主啊,我们在你的尊荣与威严里赞美你,在你的能力与喜乐里事奉你。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感谢主!
是的,主,谁敬畏你,你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主,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们,我们愿照你的真理而行。求你使我们专心敬畏你的名,因你的眼目,看顾敬畏你的人和仰望你慈爱的人。我们愿以敬畏你为至宝。因为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主啊,求你为你自己的尊名,在这世代兴起敬畏你的人。有一个敬畏你的人,就有一个基督的精兵;有一群敬畏你的人,就有一个震惊世界的耶和华的军队。
亲爱的主,求你使我们成为这世代里敬畏神的人,叫我们因敬畏而分别为圣,因敬畏而对主忠心,因敬畏而信靠顺服,因敬畏而坚强勇敢。主啊,唯愿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使他们可以为真理扬起来。愿荣耀归于三一真神!奉基督的名,阿们!
主日信息

操练敬虔与知足
王峙军牧师
提摩太前书6:1-10
王峙军牧师信息视频YouTube 链接👇
https://youtu.be/dELgyokjw4E
国内读者点击收看👇
操练敬虔与知足
王峙军牧师信息音频如下:
引言
保罗对提摩太常有一些十分具体的教训,有的是教会治理的原则,有的是提摩太个人事奉和生活中当注意的事情。
今天,保罗要提摩太教导信徒的道理,是敬虔和知足。这些道理对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来说,大有益处。
读经 提摩太前书6:1-10
1.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2.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信道蒙爱的。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3.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4.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
5.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6.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7.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8.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9.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10.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这段经文,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讲:
一、两种情况下的仆人(1-2)
二、要合乎主的话和敬虔的道理(3-5)
三、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才是大利(6-10)
一、两种情况下的仆人(1-2)
“凡在轭下作仆人的,当以自己主人配受十分的恭敬,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得服事之益处的,是信道蒙爱的。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提前6:1-2)
这两节经文,讲到初代教会的基督徒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作仆人”。
一种是“在轭下作仆人的”,基本上是指基督徒在异教的主人下面作仆人。在这种情况下,基督徒不能因为主人是异教徒,就不尊重他,“免得神的名和道理被人亵渎”。
一种是“仆人有信道的主人”,也就是说,主人和仆人有共同的信仰,不可因为与他是弟兄就轻看他。更要加意服事他,因为你等于服事了主内的弟兄(信道蒙爱的)。
“你要以此教训人,劝勉人”,把前面的教训和后面的教训,都包括进去了。
二、要合乎主的话和敬虔的道理(3-5)
“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提前6:3)
在第3-5这三节经文中,使徒保罗先说到“传异教”这种不合“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话”和“敬虔的道理”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初代的教会发生过,在历世历代的教会发生过,在今天的教会依然在发生。
“若有人传异教”是第一条件句,表明所假设的事情与事实相符,也就是说,确实有人“传异教”。提摩太前书一开始(1:3),保罗就劝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
“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这句话中的“不服从”,意思是不符合,不一致。也就是说,那传异教的人,所传的是另一种教训,与主耶稣“纯正的话”(ὑγιαίνουσιν λόγοις,纯洁而健康的话)不相符合,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καὶ τῇ κατ' εὐσέβειαν διδασκαλίᾳ教训人过敬虔生活的道理)不一致。
注意,此处的“传异教”(ἑτεροδιδασκαλεῖ:ἑτεροδιδασκαλέω的现在式主动态陈述语气第三人称单数),不是指传和基督教不同的另一种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等)。而是是指有人传另一种道理,即和主耶稣纯正的话不相合的道理。是错误的教义。是使人变得不敬虔的教训。
“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4-5)
这两节讲传异教之人的表现和导致的恶果。
“自高自大”(τετύφωται:τυφόω的完成式被动态陈述语气第三人称单数),自己被自己抬高了,自己的眼睛被弄瞎了。“一无所知”:自以为有知识,实际上是无知的。自高自大的人通常都有这种毛病。然而,这种人偏偏“专好问难”和“争辩言辞”。“专好问难”:在刁难或诘难别人的事上有一种病态的爱好。“争辩言辞”,不是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而是为满足自我的荣耀(虚荣),在言语上争竞(打嘴仗)。
结果就是,“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怀着不良的动机质疑某事或某人),并那坏了心术、失丧真理之人的争竞”。
“争竞”:彼此激怒。“坏了心术”:摧毁了人的心智能力。“失丧真理”:真理被夺去了。“坏了心术”和“失丧真理”,都是指“传异教”的人。
“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敬虔本应是基督徒的生命特质和生活内容,但传假道理的人,却把敬虔当成他们获利的门路。他们绝对不会去追求生命的敬虔(因为他们是“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的人),但他们会利用“敬虔”达到他们“得利”的目的。
应用:这几节经文,从负面的角度告诉我们,当如何操练合乎敬虔道理的基督徒生活。对基督徒,特别是传道人来说,最大的敬虔,就是传我们主耶稣基督纯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
三、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6-10)
前面说到那些传异教的人,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追求敬虔,而是追求“得利”。这样的负面例子,反而提醒基督徒,操练敬虔必须加上“知足的心”。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
操练敬虔的同时,也要操练知足。生命的敬虔和内心的知足,使一个基督徒能够获得的极大的属灵益处。
“知足”,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希腊罗马哲学所推崇的思想观念。中国的老子曾说过,“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44章),“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经第46章)在保罗所处的时代,伊壁鸠鲁(Epicureanism)和斯多亚(Stoicism)也都有自己的“知足”观。对他们来说,“知足”是一种尊贵的品格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但是,当保罗说到“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的时候,“知足”已经不是一种世俗的人生哲学理念,而是基督徒重要的生命内容了。因为保罗的“知足”的性质,是由“敬虔”决定的。“敬虔”是指,在人与神真实而和谐的关系中,人追求过合神心意的生活。而这样的关系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要“知足”。事实上,保罗自己就是这样的知足者,他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希伯来书13:5说,“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不贪财,是圣经中的重要教训。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因此,那些要作监督的人,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不贪财”(提前3:3)。
“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是对“不可贪爱钱财”这个命令的积极层面的补充说明。当一个人以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为满足时,他就不会贪爱钱财。此处的“自己(现在)所有的”,意思是已经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已经超过需要的东西。“以……为足”,持续地以(现在所拥有的)为满足。“自己所有的”,是加中性间接受格复数定冠词τοῖς的现在式主动态中性间接受格复数分词,指一个人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整个分词子句,十分强调基督徒的现实知足感。
我们所有的这种满足感(或知足的态度),来自与神的应许(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提前6:7)
“知足”注意这节经文中的“没有”和“不能”。人来到世上时赤身露体,一无所有,所以是“没有带来什么”。人离世时纵然有万贯家财,但也“不能带去什么”。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8)

“有衣有食”: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食物、衣服和居住地房屋。这是知足的基础。如果无衣无食,当然可以向神求衣求食。
关于知足的应用:
教会中的 “不知足”和“知足”的现象:
不知足,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
对属灵上的追求,是太容易“知足”了
解决的办法:
在物质领域里,做一个知足的人,为有衣有食而感到知足;要为自己设一个底线,不要无限制地追求物质的享受。
在属灵上,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要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渴慕神的话语,渴慕认识神、亲近神。
就是要反转自己的“知足”与“不知足”!要在物质上知足,在属灵上不满足,不自满,要追求。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前6:9)
“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可能包括“传异教”的人(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也可能不包括他们。这种人的特点是“想要发财”。
现在式的分词βουλόμενοι (“想”),表明他们要发财的急切愿望。这种要发财的愿望,盘桓脑际,占据了他们的心灵。
由于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发财,就会经常地、持续地“陷入”三样东西里面:“迷惑”、“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这三样东西,在摧毁人的生命上,一样比一样更可怕。
陷入迷惑(即诱惑/试探),就会犯罪(陷入迷惑/试探,本身已经是犯罪了,参雅各书1:13-15)。陷入网罗(提前3:7“魔鬼的网罗”),就不能自拔,无法摆脱。陷入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人就会为满足私欲而活,成了私欲的奴仆。而这些“无知有害的私欲”,会“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沉在”,有沉到底的意思,“败坏”,特别是“灭亡”,说明已经是人生的底线。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这一节要回答上一节的原因:为什么“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因为“贪财是万恶之根”。如果有一棵万恶之树,“贪财”就是树根,其上结满罪恶的果子:贪腐、盗窃、欺诈、抢劫、淫乱、凶杀(谋财害命)……而贪恋钱财最严重的后果是“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离了真道”,即离开信仰,从信仰的正路上滑出来了,结局就是“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思考与应用
1.为什么操练敬虔要合乎敬虔的道理?你是否愿意开始操练敬虔的生命?
2.你愿意在物质上做一个“知足”的人,在属灵上做一个追求神、渴慕神的人吗?若愿意,请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一些具体可行的“知足”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属灵追求的目标。
王峙军 牧师 中国基督徒生命团契总干事,《生命季刊》主编。
王牧师提摩太前书系列讲道如下:
- 命令的总归就是爱(含音/视频)
- 然而我蒙了怜悯(含音/视频)
- 男人的“举手”与女人的“自守”(含音/视频)
- 什么人可以作监督和执事?(含音频)
- 大哉,敬虔的奥秘(含音频)
- 在敬虔上操练自己(含音频)
- 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含视/音频)
- 基督徒要操练敬虔生活(含音/视频)
- 教会里的家务事
- 长老/传道人当受的敬重与警戒
更多主日信息,请点击👉主日信息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